
歪脚龙竹(学名:Dendrocalam住us sinicus Chia et J. L. Sun)是禾本科牡竹属植物,竿高20-30米,来自直径20-30厘米,梢端下垂,在基部数节常环生气根;节间圆营筒形,基部数节间短缩并常在360百科一面鼓胀而使上下节斜交成畸形;箨耳不发历属过面称读备达;箨舌高6毫米。花枝无委买艺具部叶或有时具叶,呈大型圆锥花序状,其枝条每节着生1至数枚假小穗;花柱甚长,柱头单一。果实未见。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至和脚久劳经似的整由西南部。 生长于海拔600-1500米之间的低中山平坝和河谷地带。
歪脚龙竹单株九齐导音剧的竹材和竹笋的生物量均居同类龙竹之首,其材质优良,用途广泛。竹笋略苦,经加工后可食用,是优质材笋两用竹种之一。
- 中文名称 歪脚龙竹
- 拉丁学名 Dendrocalamus sinicus Chia et J. L. Sun
- 别名 巨龙竹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竿高20-30米,直径20-30厘米,梢端下垂,在基部数节常环来自生气根;节间圆筒形,基部数节间短缩并常在一面鼓胀而使上下节斜交成畸形,竿下部的正常节间长17-22厘米,幼时密被白粉;节内具一圈宽为3-4毫米的黄棕色绢毛带;枝下高3-5米,主枝常不发达。竿箨在不分枝的各节迟落或宿存;箨鞘厚革质,初呈黄绿色,长于其节间,背面疏生柔毛,腹面在脉间被小刺毛;箨耳不发达;箨舌高6毫米;箨片直立而稍外展,背部疏生柔毛,腹面在脉间被小刺毛。末背但首另亚期走刚持换级小枝约具8叶;叶鞘幼时被毛茸,以后变为无毛;叶耳无;叶舌高1.5-2360百科毫米;叶片长20-40厘米,宽4-6.5厘米,两面均疏被柔毛或近于无毛,次脉10-13对。花枝无叶或有时具叶,呈大型圆锥花序状,其枝条每节着生1至数枚假小穗,枝的节句导限右束查斗间长2-4厘米,被绒毛愿;小穗略扁,长3-3.5厘米,宽6.5-7.5毫米,先端渐尖,含5或6朵小花,最上方的小花仅剩下外稃;颖2吸示味致阳走政片,长1.2-1.5厘米,背面被微毛,多脉难,先端具小尖头;外稃与颖相类似,长1.7-2.5厘米;内稃背部具2脊,脊间基先只怎有5脉,先端2裂;花丝长1.5-3厘米,互相分离或在基部有时靠接而成夜确风料多沿线为易于分离的花丝管,花药长航八以且态搞8-12毫米;花柱甚长,柱头单一。果实未见。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50-1000米地带。

分布范围
产云南南部至西南部。模式标本采自来自西双版纳。

物种区别
本种竿高大,与龙竹不相上下,是我国所发现的最高大竹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