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爱心儿童: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研究

《爱心儿心车货童: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研究》是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南茜·艾森博格。

  • 书名 爱心儿童: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研究
  • 作者 (美国)南茜·艾森博格
  • 译者 巩毅梅
  •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 页数 220 页

图书信息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540843357

  条形码: 9787540843359

 哪微减封衣具则星儿 尺寸: 21 x 13.3 x 1.2 cm

  重量: 281 g

作者简

  作者:(美国)南茜·艾森博格 译者:巩毅旬轿良梅

  南茜·艾森博格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终身董事讲席教授。

内容简介

  《爱心儿童: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研究》革全案集中了到目前为止关于亲社杠慨料会行为的动机和这些动机在不同的情境中如何发展和被激发的最新观点。儿童最初在何时表现出来亲社会行为,尤其是利他的行为?为什么有些儿童比他们的同伴更具有爱心?儿童亲社会程度的差别是遗传的结果还是后天教育造成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家长和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利他主义的思想或者教他们更多关爱他人的行为可联维重胡绝称优似护以加强儿童亲社会的倾向吗?

来自  通过将关注重点从审视反社会360百科行为到谋求积极的推动,绍兵者聚防度比如给予儿童更多爱心和关心,南茜?艾森博格扩大了我们关于儿童道德潜能开发的认识。

  20世纪优操余究社会科学领域所进行的许多实证研究都致力于了解反社会行为形成的原因和起作用笑讲阀验的因素。者气财调兰奏据核通过研究儿童的道德观念及行为,发展心理学家们试图探明侵略、冲突、犯罪和偏见等行为的认知及社会基础。与心理学家们对儿童负面行为的长期研究相比,他们对儿童利他行迅班错为、合作和分享等正面行为研究的历史就阿乐杠要短得多。

目录

  1 亲社会脚灶行为研究

  1.1 研究综述

  1.2 本书概要

  2 具有善意的婴儿与具有爱心的儿童

  2.1 三岁以前

  2.1.1 对他人不幸的反应

  2.1.2 分享与帮助行为

  2.2 学龄前

  2.2.1 土问对他人不幸的反应

  2.2.2 分享与帮助行为

  2.3 学龄期

  2.3.1 对他人不幸的反应

  2.3.2 分享与帮助行为

  3 亲社会行为的动机

  3.1 儿童受阿湖革自我报告的动机

  3右常加同单座的游的.1.1 学龄前儿童

  3.补调政病示迅极记济罗头1.2 小学阶段

  3.2 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

  4 亲社会儿童的特

  4.1 一致性

  4.系少些耐2 性别差异

  4.3 人口学方面的特征

  4.3.1 社会规跳呢剂士都止乎所员地位

  4.3.2 家庭规模和家中的排序

  4.4 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4.5 共鸣性情绪反用金足讲周

  4.6 认知特征

  4.6.1 常规智力

  年响号件生地根4.6.2 理解

  4.6.3 道德判断

  5 利他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5.1 动物的亲社会行为与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5.2 基因与亲社会行为中的个体差异

  6 文化影响

  6.1 仇恨、敌对和不信任的文化

  6.1.1 IK族人

  料苏局球优州6.1.2 阿罗里斯族人

  6.1.3 夸基乌特族人

  6.2 亲社会文化

曲太余判元  6.2.1 艾图塔基人、梅森人、帕帕沟人

蛋手待久密住慢毫  6.2.2 传统的霍皮社会

  6.2.3 以色列集体农庄

  6.2.4 合永德作行为中的文化和亚文化差异

  6.3 文化差异的来源

  6.3.1 温暖与情感

  6.3.2 文化价值的反复宣讲

  6.3.3 文化和日常生活的结构性影响

  7 家庭中的社会化

  7.1 父母养育孩子的行为

  7.1.1 父母的榜样作用

  7.1.2 父母的言传作用

  7.1.3 父母对孩子发出的帮助型指令

  7.1.4 父母对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归因

  7.1.5 父母对孩子的管教

  7.1.6 强化

  7.1.7 亲子关系的质量

  7.2 共白桨格情训练的重要性

  7.3 兄弟姐妹的影响

  8 家庭之外的社会化:学校、同伴和媒体

  8.1 教师和学校的影响

  8.2 同伴影响

  8.3 电视的影响

  9 情景的作用

  9.1 情绪状态

  9.1.1 情绪很好的时候

  9.1.2 伤心或情绪不佳的时候

  9.2 亲社会行为的代价和成效

  9.3 接受方的个性特征

  9.4 紧誉乃放院急情况下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10 结论

  10.1 目前的研究结论

  10.2 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儿童的行为并不是那么难以捉摸,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否推荐阅读:十分推荐阅读,这本书致力于了解行为形成的原因和起作用的因素。通过研究的道德观念及行为,发展心理学家们试图探明侵略、冲突、犯罪和偏见等行为的认知及社会基础。 ★个人感悟: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们对负面行为的长期研究相比,他们对利他行为、合作和分享 忽认不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爱心儿童: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研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