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钱再见

钱再见

钱再见

钱再见(Qian, Zaijian),男,1965年9月生,安徽庐江人,1987年7月毕业于中国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04年9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2003年10月-2004年9月赴日本爱知教育大学(Aich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访学。2009年6月-7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11年1月-2011年8月为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11年9月-2012年1月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现为南京师範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治理与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Research Center for Local Government and Governance Innovation, LGGI)主任,强化培养学院院长。1987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兼任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美国中西部政治学会(Midwest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MPSA)会员。主要从事套用社会学、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钱再见
  • 出生地:安徽庐江
  • 出生日期:1965年9月
  • 职业:教师
  • 毕业院校:中国南京大学哲学系
  • 性别:男

人物简介:

人物:(Qian, Zaijian)
籍贯:安徽庐江人
经历:
1987年7月毕业于中国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
2004年9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3年10月-2004年9月赴日本爱知教育大学(Aich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访学。
2009年6月-7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2011年1月-8月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访问学者。
2011年8月-2012年1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访问学者。
曾先后赴泰国清迈、日本名古屋、美国芝加哥、印尼雅加达、澳大利亚佩斯、法国巴黎、以及新加坡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次承担discussant和panel chair等工作。
现为南京师範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强化培养学院院长,国家治理与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套用社会学、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

论文及译文

在《中国行政管理》、《文史哲》、《江海学刊》、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和译文70余篇,其中有20余篇(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複印资料《公共行政》、《管理科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经济与劳动关係》等刊物以及中国改革论坛网、中国政府创新网、中国干部学习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知名网站转载。主要论文如下:
1.“‘理性化’——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江海学刊》2000年第5期。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6期转摘
2.“‘理性功利主义’初探”,《南京师大学报》2000年第6期。
3.“人的现代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向”,《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12期。
4.“科层制组织的理性与非理性——兼论中国组织体制改革的理性化趋向”,《求实》2001年第3期
——人大複印资料《管理科学》2001年第7期全文转载;2001年12月获人事部优秀人事科研论文三等奖
5."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因素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6."新世纪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选择",《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11期
7."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与对策",《理论探讨》2001年第5期
8."论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2期
9."影响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深层机制探究",《理论与改革》2001年第5期
——人大複印资料《公共行政》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
10.The Institutionalized Constru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New Century (with Taijun Jin).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U.S.A); No.1, 2002
11."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政策",《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
——人大複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12.“政策辩论中的实用论述(一、二)”,《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6期、2002年第7期
13.“论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政治社会化机制”,《求实》2002年第7期
14.邓小平教育理论与人的现代化,《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3期
——人大複印资料《邓小平理论》200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5.“弱势群体社会保护中政府责任的理论求证”,《河南师大学报》2002年第6期
——人大複印资料《社会学》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3年第3期索引
16.“当前中国社会弱势群体若干问题的研究综述”,《文史哲》2003年第1期
——《新华文摘》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
17.“论公务员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实施对策”,《行政论坛》2003年第1期
18.“韦伯经济伦理与中国传统道德的理性化重构”,《齐鲁学刊》2003年第4期
——人大複印资料《伦理学》200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9.“论公共决策系统的活动特质及其决策风险”,《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
20.“论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活动特质及其运作原则”,《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1."论中国就业困难群体及其社会支持对策",《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人大複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係》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
22."论失业弱势群体社会网路的断裂与重构",《南京师大学报》2005年第6期
23."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共政策制定",(第二作者),《理论导刊》2006年第4期
24."论科学决策视域中的专家失灵及其责任机制建构",(第一作者),《理论探讨》2006年第4期
25."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有效执行的路径选择",(第一作者),《南京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人大複印资料《中国小教育》07年第7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7年第12期论点摘编
26."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最佳化及其启示",(第一作者),《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7.“日本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及其启示——一种政策过程的分析视角",(第二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28. “论政策执行中的政策宣传及其创新——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学理分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人大複印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29.“论公共政策冲突的形成机理及其消解机制建构”,《江海学刊》2010年第4期
30. “论日本政治文化的内在冲突及其社会心理根源”(第二作者), 《南京师大学报》2010年第5期

着作及教材

1.《理性精神的呼唤》(第三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
——2002年获南京师範大学“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社科三等奖;2004年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2.《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第一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政策执行梗阻与消解》(第二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中国重大公共政策分析》(第二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公共管理学概论》(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公共行政管理学新编》(参编),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公共政策学新编》(主编),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失业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研究》(专着),南京师範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现代公共政策学》(专着),南京师範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 《现代社会学》(副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四版

承担研究项目

1.理性精神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教育部(原国家教委)社科基金1998-2001
2.江苏下岗职工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研究 江苏省十五社科规划一般项目2001-2003
3.转型期中国重大公共政策研究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一级资助项目2001-2003
4.20世纪西方消费社会理论及中国语境化问题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5-2007
5.中日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比较研究 南京师範大学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7-2008
6.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留金出20083027)2008-2011
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共权力运行公开化路径研究”2013-2015

获奖项目

1.2001年“科层制组织的理性与非理性——兼论中国组织体制改革的理性化趋向”获人事部优秀人事科研论文三等奖
2.2003年合着《理性精神的呼唤》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2000年获南京师範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十佳”称号
4.2004年获南京师範大学第四届教书育人奖
5.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6.2007年专着《失业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研究》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钱再见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