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是2011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在考虑有机化学系统性的同时注重有机化学与医学的融合,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基本介绍

  • 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
  • 又名:Organic Chemistry
  • 作者:唐玉海 、罗一鸣、张枫 、 刘芸  
  • ISBN:7122106918, 9787122106919
  • 页数:476
  • 定价:25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7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7月1日)
外文书名: Organic Chemistry
平装: 47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122106918, 9787122106919
条形码: 9787122106919
尺寸: 25.6 x 18.2 x 2.6 cm
重量: 762 g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是根据医学长学制各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要求编写而成的。适合在80到120学时医学长学制本科生中选用。全书共21章,前14章系统阐述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有机波谱学、立体化学以及与医学有密切关係的基元反应和反应机理,目的是使医学生学会运用有机化学原理和方法理解医学中的化学问题,后7章集中讲述生物体的物质基础脂类、糖、蛋白质和核酸以及生物酶化学,章节中插有思考题,为配合双语教学,每章末有英文小结,并附有习题。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可作为全国高等院校医学类各专业长学制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化学、生物类各专业本科生或者从事化学教学的老师参考。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
二、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密切关係1
三、有机物化学键的特点2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5
五、有机化学反应6
六、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8
Summary9
习题9
第二章烷烃11
一、烷烃的结构与构象异构11
二、链烃的命名14
三、烷烃的物理性质17
四、烷烃的化学反应19
五、环烷烃22
Summary26
习题26
第三章烯烃、炔烃、二烯烃28
一、烯烃、炔烃的结构28
(一)烯烃的结构28
(二)炔烃的结构29
二、烯烃、炔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法30
(一)烯烃、炔烃的同分异构30
(二)烯烃、炔烃的命名法32
三、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34
四、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35
(一)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35
(二)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40
(三)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41
(四)硼氢化?氧化反应42
(五)烯烃和炔烃的氧化反应43
(六)烯烃的环氧化反应44
(七)烯烃与卡宾的加成反应45
(八)烯烃、炔烃的催化加氢46
(九)烯丙型氢的卤代47
(十)炔氢的酸性48
(十一)烯烃的聚合49
五、共轭二烯烃49
(一)二烯烃的分类与命名法49
(二)共轭二烯烃的特徵50
(三)共轭二烯烃的结构51
(四)共轭效应52
(五)共轭二烯烃的亲电加成53
六、Diels?Alder反应54
七、富勒烯简介55
八、共振结构理论简介和共振式56
Summary58
习题60
第四章有机化合物结构现代分析方法63
一、红外光谱64
(一)基本原理64
(二)基团特徵振动频率66
(三)常见化合物的特徵谱带68
(四)红外光谱的解析72
(五)拉曼(Raman)光谱简介73
二、紫外?可见光谱74
(一)基本原理74
(二)影响紫外光谱的因素76
(三)共轭体系的特徵吸收光谱78
(四)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的套用81
三、核磁共振波谱81
(一)1H NMR基本原理81
(二)化合物中质子的核磁共振和化学
位移83
(三)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84
(四)各类1H化学位移的範围86
(五)自旋?自旋偶合87
(六)远程偶合89
(七)化学等价、磁等价和磁不等价89
(八)质子数目和峰面积90
(九)图谱的解析90
(十)13C核磁共振及多维谱简介91
四、质谱93
(一)基本原理94
(二)质谱中离子的类型94
(三)分子离子峰和分子式的确定96
(四)质谱中的裂解方式97
(五)各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徵99
(六)质谱技术的新进展100
五、四谱联用综合解析简介101
Summary103
习题104
第五章芳香烃107
一、苯的结构107
二、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108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110
四、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111
(一)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及机理111
(二)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
规律114
(三)烷基苯侧链的反应118
五、稠环芳香烃119
六、致癌稠环芳烃121
七、非苯芳香烃和Hückel规则123
(一)轮烯123
(二)芳香离子123
Summary124
习题124
第六章对映异构127
一、物质的旋光性127
(一)平面偏振光127
(二)比旋光度128
二、手性与对称性129
(一)手性分子129
(二)对称因素130
(三)对映异构体表达方法131
三、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
异构133
四、对映异构体构型标记法135
五、含两个和两个以上手性碳原子化合物
的对映异构137
六、含假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140
七、环状化合物的对映异构140
八、对映异构与构象142
九、无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142
十、外消旋体的拆分144
十一、对映异构与生物活性145
Summary146
习题148
第七章卤代烃150
一、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150
(一)卤代烃的分类150
(二)卤代烃的命名151
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52
三、卤代烃的化学性质153
(一)亲核取代反应153
(二)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其立体
化学154
(三)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159
(四)卤代烃消除反应及机理162
(五)卤代烃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
争性164
(六)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的亲核取代
反应166
(七)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167
Summary169
习题170
第八章醇、酚、醚173
第一节醇173
一、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73
二、醇的物理性质175
三、醇的化学性质176
四、醇在医药上的套用184
第二节酚185
一、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85
二、酚的物理性质186
三、酚的化学性质187
四、维生素E189
第三节醚与环氧化合物190
一、醚的结构、分类与命名190
二、醚的物理性质191
三、醚的化学性质192
四、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193
五、环氧化合物的生物活性195
六、冠醚195
七、醚在医药上的套用196
Summary196
习题198
第九章醛、酮、醌200
一、醛、酮的结构和命名法200
(一)醛、酮的结构200
(二)醛、酮的命名法201
二、醛、酮的物理性质202
三、醛、酮的化学性质203
(一)亲核加成203
(二)羰基亲核加成的立体化学208
(三)潜手性碳原子及其不对称合成210
(四)α?氢的反应211
(五)氧化还原反应213
(六)α,β?不饱和醛、酮的共轭加成215
四、醌216
(一)醌的结构216
(二)醌的性质217
(三)辅酶Q和维生素K218
Summary218
习题220
第十章羧酸和取代羧酸223
一、羧酸的结构223
二、羧酸与取代羧酸的分类和命名224
三、羧酸的物理性质226
四、羧酸的化学性质227
(一)羧酸的酸性227
(二)脱羧反应228
(三)羧酸还原反应228
(四)羧基衍生物的生成229
五、醇酸的化学性质231
(一)酸性231
(二)醇酸的氧化反应232
(三)醇酸的脱水反应232
(四)酚酸的脱羧反应233
(五)α?醇酸的分解反应233
六、酮酸的化学性质234
(一)酸性234
(二)酮酸的氨基化反应234
(三)酮酸的氧化反应235
(四)酮酸的分解反应235
七、醇酸和酮酸的体内化学过程236
八、前列腺素238
九、酮型?烯醇型互变异构239
十、重要的羧酸与取代羧酸240
Summary242
习题244
第十一章 羧酸衍生物246
一、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法246
(一)羧酸衍生物的结构246
(二)羧酸衍生物的命名247
二、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248
三、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249
(一)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249
(二)Claisen酯缩合反应251
(三)羧酸衍生物的还原反应252
(四)醯胺的特性253
四、碳酸衍生物及其特性253
(一)碳酸的醯氯253
(二)碳酸的醯胺及其衍生物254
Summary256
习题256
第十二章含氮有机化合物259
第一节硝基化合物259
一、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与命名259
二、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260
三、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260
四、硝基化合物在医药中的套用261
第二节胺262
一、分类与命名262
二、胺的结构264
三、胺的物理性质264
四、胺的化学性质265
五、重氮盐的反应269
六、重氮甲烷271
七、醯胺的Hofmann重排(降解)
反应273
八、季铵硷的Hofmann消除273
第三节生源胺的生物合成及其意义274
Summary275
习题276
第十三章含硫、磷、砷有机化合物278
第一节有机硫化合物278
一、硫醇和硫醚的结构和命名法278
二、硫醇和硫醚的物理性质279
三、硫醇和硫醚的化学性质279
四、磺胺类药物的合成282
第二节含磷、砷有机化合物284
一、有机磷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法284
二、含磷有机化合物的结构286
三、膦和胺部分性质的比较286
四、膦的典型反应287
五、生物体内的含磷有机化合物288
六、有毒的含磷有机化合物289
(一)有机磷杀虫剂的化学性质290
(二)有机磷杀虫剂在体内的转化过程
和致当机理291
七、含砷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292
八、含硫、磷、砷化学毒剂及其防护293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