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来自飞》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 作品名称 牛飞
- 创作年代 清代
- 作品体裁 小说
- 作者 蒲松龄
- 作品出处 《聊斋志异》
原文
邑人某,购一牛,颇健。夜梦牛生两翼飞去,以为不祥,疑有丧失[1]。 牵人市损价售之[2]。以巾裹金,缠臂上。归至半途,见有鹰食来自残兔,近之甚 驯。遂以中头絷股[3],臂之[4]。鹰屡摆扑,把捉稍懈,带中腾去。此虽定 数,然不疑梦[5],不360百科贪抬遗[6],则走者何遽能伯下间印弱上烧觉及飞哉[7]?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1]疑有丧失:担心牛会死亡、逃失。
[2]损价:减价。
河船己达 [3]繁股:捆住鹰腿。
[4]臂之:以臂架(或挽)鹰。
[5]疑梦,因梦生疑;惑于梦兆。指因梦卖牛一事。
[6]拾遗:拾取他人失物。指途中之鹰。
[7]"则走者"句:谓留得牛在,是不会飞掉的。走者,指牛。
白话译文
县里有个乡下人,买了一头牛,很是健壮。夜里,乡下人梦见牛生了两只翅膀飞走了。他觉得不吉利,怀疑这头牛会走死盾标审安失,第二天便把牛牵到市场上降价卖了。回来路上,乡下人把卖牛的钱用手巾包起来,缠在胳膊上。走到半路,见一只鹰正在吃一只死兔。走近一看,鹰很温顺,乡下人便用包钱的手巾头拴住鹰腿,用胳膊架着它。鹰屡次扑腾挣扎,打所停能展乡下人稍一分心,鹰带着包钱的手巾腾空飞走了。这虽然是命中注定的事,但如果这乡下人不疑忌自己做的梦,路上也不贪财,那么本只会走的牛怎能飞走呢?
作品鉴赏
这个故事表面说是命中注定,但却并非真如此。这人做了一个梦就疑神疑鬼,路上见到东西就连忙捡起。既怕有失而惶感不安,又贪便宜而沾沾自喜,当然免不了会出差错,闹得鸡飞蛋打一场空。如果"不疑啊梦,不贪拾遗",粒个既益取就不会这样了。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断预画省宜些仅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来自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360百科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标望脱础法区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组高难态群爱重行含频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