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士慎《修竹》图轴,该作品左上方款署"乾隆丁卯仲夏,溪东外史汪士慎写于青杉馆";钤印两四或立火项控方,白、朱各一。"乾隆丁卯"乃1747年,此时汪士慎62岁,左眼已病盲。但从清淡秀丽的画面上看,却是一派雅韵欲流的风神,毫无一目病盲、生活潦倒的气象。由此可以看出他内心对绘画的热爱,并非是一味借笔墨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愤懑。
- 中文名 清汪士慎修竹图轴
- 馆藏地点 辽宁省博物馆
- 所属年代 清代
- 作 者 汪士慎
基本信息
【名称】《修竹》图轴

【作者】汪士慎
【年代】清代
【类别】书画
【材质】纸本设色
【规格】纵29厘米,横36.7厘米
【收藏机构】 护棉测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作品简介
《修竹》的构图与景物确实都是简洁明快的。全图仅在左下方画石两块,一大一小,稍做变化;两石之间缝隙处画野菊两枝、修竹三竿。修竹自左下向右上方取势伸展。此图应该说是比较简单的小品;但传来自达出的气息,却因画家的笔墨修养极好、用色古秀而显现出"雅韵欲流"之态,读来令人感觉神清气爽。
汪房文实或士慎的这幅《修竹》虽说是以色为之,但其书法用笔--撇画的抒写性技法和墨竹是完全一样的,在这一点上可以与墨竹同样看待、分析。好在汪士慎的造型功底还是不错的,也没有那种一味狂告耐款怪的习气,以色代墨写竹,笔下呈现一派文质彬彬的气象,更显清雅。相较其好友金农完全书法用笔、不太关注竹本身360百科的真实形象、一味追求朴拙的文人气的墨竹,汪士慎反而必参齐同边黄顺胶功和是兼顾了绘画性的;而相较于郑板桥以诗文为主、造型相对单一的墨竹,汪士慎的竹画则更具趣味性。
画家简介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来自人等,原籍歙县人,流寓扬州,是清代扬州画派名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