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视觉文化读本

《视觉文化读本》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12月1日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罗岗 / 顾铮。

  • 中文名 视觉文化读本
  • 定价 29.80元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罗岗 / 顾铮
  • 出版时间 2003-12-1

图书特色

  《视觉文化读本》一书是在"大众化"的浪潮中,对"视来自觉文化"的理性回应。全书收录了有关摄影、影视、绘画领域等视觉热点论题的文章二十二篇,作者多为西方思想文化圈内的大家,如本雅明、鲍德里亚、桑塔格、布迪厄、麦克卢汉等。编者试图以多维视野来看360百科待"视觉文化",从不同学科出发阐释"视觉文化",所论述主题涉及"何谓视觉文化"、"看的方法与日常生活"、"身体与空间"、"性别与凝视的政治"、"种族、认同与主体性";行文兼具前沿的敏锐与理论定打编刑限质正的深刻。这些文章从各自的角度来阐释"视觉"在不同技术与意青奏识形态下的迥异表现,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想象的可能性。因此,大卫·哈维笔下的确凯宣报格始已《银翼天使》不仅是观众眼中的视觉特效(大卫·哈维《后现代电影中的时间与空间》),正如齐泽克对《骇客帝国》的解读比情节本身更让人觉得高深莫测;球益复乔弗雷·巴钦所关注的焦点停留在了由视觉所专了片两按孔然析者认构成的虚拟网络空间(《网络空间的幽灵》);周蕾的《视觉性、现代性与原始激情》和张历君的《时间的政治》所论述的,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鲁迅、看与被看以及中国现代性的问题。

内容简介

  在讲求效率的时代,视觉超越听觉,图像统治文字,电子媒介的图像实时(现场临马)传播具有不可比拟的井章族讨周选居觉终拿旧优越性和诱惑力。一切提供观看信息的媒介,如电影、电视、戏剧、摄影、绘画、时装、广告、形象设计、网络视听……都被纳入到"视觉文化"的范畴之中,各种影像都在构筑着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视觉文化"似乎演变成为一个纷繁、杂乱的概念。在本书的序言中,编者罗岗剧延代图安是就"视觉文化"的概念进行了规范,将其与通常所说的"视觉艺术"进行了区分,他认为"视觉文化和视觉艺术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视觉文化使人们观看图像的场所发生了变化。视觉文化把人们的注意力引离结构完点罪没液包善的、正式的观看场所,如影院和艺术画廊,而引向日常生活中视觉经验的中心。"这正如伊雷特·罗戈夫(IritRogoff)指出的:穿聚展子达屋我们留意到的一幅画植首考状跟丰化味培且屋可能出自于一本书的护封或一则广告中;看电视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观看者的个人行为;我们可以像在传统的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从录像带、飞机或有线电视上看到电影。正像文化研究已寻求了解人们在大众文化消费中创造意义的诸种方式一样,视觉文化首先研究人们日常生活的视觉经验。在观看过程中,人们也同样能够见德蒸注研加础立到经典,只是图像经典在这时已经被赋予了缺欢拿力铁完全不同的意义。由此,所谓"读图时代"的来积应都里演责临,也就是意味着多样化的视觉研究不仅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正在改造整体性的社会结构。这需要研究者有新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视觉文化研究"正好提供了建立这样一种新的理论领域的契机,《视觉文化读本》则是展现顶走倍白李谁压负船几了各种研究的可能性及亮加征失汉负计成果。无疑,不论是本雅明时代所强调的摄影技术,还是当今迅猛发展的网络科技,都是"视觉文化"赖以发展的技术平台。伴随着现代传播科技的发展,影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逐渐兴盛,"虚拟空间"介入现实空间,"视觉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电视直播改变了电影将过去延时记录下来的做法,把远处发生的事情同时地呈现出来,更重要的它还意味着主体将更紧张更有效地去看、听和感知生活世界。整个世界在瞬间被远程地呈现出来,而关于这个世界的幻想也毫无限制地迅速传播开来。书中"看的方法与日常生活"一章,便分析了视觉文化如何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时空在技术作用下似乎被整合在了一起。现代文化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视觉文化读本》中的文章便是在对这一趋势做出各自的回应,通过"视觉文化"之眼,来"观视"这个世界,不是把文化单纯看成是现实反映的观念形态的东西,而是看成构成和改变现实的主要方式,在构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能动的作用。

  配合着本书的书名与内容,《视觉文化读本》中配有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极具视觉震撼性的"视觉作品",包括广告、摄影、电影、绘画,使得《视觉文化读本》"好看"的书,也使它们具有了被读者直接阐释的可能性。

作品目

  上部 何谓视觉文

  视觉文化研究

  →伊雷特·罗戈夫(Irit Rogoff)

  看的方法与日常生活

  摄影小史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摄影的社会定义

  →皮埃尔·布尔迪厄(P段听ierre Bourdieu)

  消失的技法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

  "权宜利用":使用和战术

  →德赛都(Michel de Certeau)

  "迷人"的法西斯

  →苏珊·桑塔格 (Sussan Sontag)

  墙、屏幕和形象:解析越战老兵悼念碑

  →马里塔·斯特调图千肯(Marita Sturken)

  中部 身体与空间

  镜中的女人

  →马修·麦克卢汉(M. Mcluhan)

  美女照的修辞学

  →多木浩二

  后现代电影中的时间与空间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

  街道的形象

  →奈杰尔·科茨(Nigel Coates)

  网络空间的幽灵

  →乔弗雷·巴钦(Geoffrey Batchen)

  种族、认同与主体性

  生为黑人

  →弗兰特齐来自·法农(Frantz Fanon)

  他者的问题:刻板首是印象和殖民话语

  →霍米· 巴360百科巴(Homi K.Bhabha)

  重造护照--多元文化论争中的视觉思想

  →康克林尼(N.Garcia Canclini)

  福柯的眼睛:死亡的显(隐)形与现代性

  →约翰·奥尼尔 (John O,Neil)

  下部 视觉中的性欲

  视觉性、现代性与原始的激情

  →周蕾

  时间的政治--论鲁迅杂文中的"技术化观视"及其"教导姿态"

  →张历君

  性别与凝视的政治

  → 杰克琳·罗丝(Jacqueline Rose)

听参器声呢批  禁忌、精神分析和异性恋范

  →朱迪·巴特勒(Judith Butler)

  移动和虚拟的现代性凝视: 流浪汉/流浪女

  →杀学考由纪帮鸡树安妮·弗莱伯格 (Anne Friedbe去升头五径换rg)

  现代性和女性气质的空间

  →葛雷西达·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视觉文化读本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