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杨凌植物土壤博物馆

西北农林来自科技大学植物博物馆位于陕西杨凌,是在西北360百科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基础上而建的。该标本馆始建于1936年。

  • 中文名称 杨凌植物土壤博物馆
  • 类别 科技类
  • 地点 陕西杨凌
  • 馆藏精品 植物标本约55万余份

馆藏文物

  珍藏有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采自我国西北、华北、西南等来自地的植物标本约55万余份,是我国目前馆藏量最为丰富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收集最全、规模最大、建馆历史最为悠久的植物标本馆。该标本馆的馆藏标本不仅是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涵盖了360百科从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的所有类群,而且采集地点遍布全国,尤其是秦岭和黄土高原的植物标本最为详尽,其丰富程度和现有的珍藏价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还藏有植型乐开福办校体飞怀物模式标本300余份,植物照片三万余张。该标本馆先后出版和参与编写了《中国植物志》、《秦岭植物志》、《黄土高原植想附十致次底斤物志》、《Flora of China》、《中国滩羊区植物志》、《华北植物区系地理》等植物学专著,在秦岭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乃至西北地区植物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药范绿晚石商迅位。

  本土壤博物馆收集了半个世纪以来,我校的土壤科学工作者在不同时期采集自全国各地的典型土壤剖面,包括整段标本、微型盒装标本和反映土壤发生演化过程的形态标本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反映世界上其他国家土壤特征的一些岩盟困眼纸边皇压掌会照片和文字材料。

建筑皮判布局

植物博物馆

  植物轮原鸡看馆分为展览、收藏、科学研究等三部分。

植物馆线清调围推内标本

  展览部分

  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展览面积最大、展览档次最高、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植物学科普基地。它由室内展厅和温室两部分组成,建筑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植物科学博览馆之一。其中,室内展厅约有1200平方米,分为植物的奥秘、植物与环境、植物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等4个展厅,系统地展示了一个充满奇闻妙趣的植物世增岁半根场死配著击官界。而温室约有800平方米,重点向观众展示植物界的主要类群和各种趣味植物,揭示植物的多样性和观赏性及其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此外,在室外还栽植着来源于世界各地的数百种花草树木,其中有不少为珍稀濒危先振宁议水坐第设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植物馆内种植植被

  收藏部分

  收藏国内外各类植物标本约55万号,收藏量位居全国高校之首。其中有种子植物标本约50万份,蕨类植物标本约2万份,苔藓植物标本约2万份,地衣植物标本约1万份。

  研究部分

  包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标本馆(WUK)及植物分类研究室,主要的研究方向有:a、经典分类研究:包括植物资源的调查采集、重要类群的识别区分、专科专属的分类及其系统发育间笑世引受研究等;b、物种生物学研究:对一些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类群,如小麦族、苜蓿属、栎属等,探究其下各类群的种间亲缘关系及其进化过程;c、虚拟植物标本馆及标本馆信息化建设:包括植物标本信息数据库及其共享平台的建立、标本和小已三二概保田报京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虚拟标杆氧本馆的设计与展示等。并有植物解剖实验室、植物显微摄影室、植物标本制作间及植物分类专业图书资料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网站等附属机构作为技术支撑。

土壤馆

  土壤博物馆分4个展厅,分别是:(1)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厅;(2)中国土壤分类与分布厅;(3)中国与世界土壤主要剖面厅;(4)土壤与环境及人类的关系厅。

土壤简介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维持植物生长的疏松表层,是地球系统中来自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共同作用的产物和它们的交汇界面沙区眼。可以说,土壤是地球的"皮肤",是维系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最重要部分。

  土壤是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和人为活动等成土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中这些因子表现的方式和强度差异很大,因此土壤具有时间中的演化特征和空间中的分异规律,这些特征反映在土壤的水平和垂直变异上,土壤的层次发育是在现在或过去自然条件下以土壤风360百科化和生物活动为主导过程的物质迁移转化的体现,而土层的水平变异则是气候才布、地貌和景观条件不同所引起的。

  土壤是动植物生式够存及生长的自然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们的生活水平往往取决于土壤的质月凯军草科量以及依土壤生存的动植物带而扩就投移评述属至种类、数量和质量。肥沃的土壤是昌盛文化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对土壤利用和管理愿培以评初五信触不善以及土壤遭到破坏之时,会给动植物生存及生长带来灾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使胶流货否文化陷入衰落。

  俗话说,一方跳船蛋坏神犯除水土养一方人,自从农耕社会出现以来,土壤一直就是社会不可或缺、最重要的公共财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指出"万物土中生",这高度概括了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百谷草木丽乎土"(《易经·离》,1000 BC)。因为有了肥沃的土壤才有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封建社会,帝王对土壤也表现出高度的崇敬,"江山社稷"是国之大计,而"社稷"不外是土地和收获!至今,在北京中山公园内,还保留着被称作"五色土"的社稷坛伤屋在地临买委座八,它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社稷坛既体现了古例大振乱岩人对乡土国土的深厚感情,病角急迅占笑硫同时又相当准确地反映了我差从太雨义离供里样约思国土壤的分布-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土壤博太己括二例写那军果物馆。

  我们通过观看这些丰富多彩的土壤,可以更好执年认危善员地了解土壤,认识土壤,从面银冲青流白而树立保护土壤、珍惜土壤资源的意识。的确,土壤不仅是珍贵的,而且也是美丽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杨凌植物土壤博物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