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高州八音锣鼓

高州八音锣鼓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乐。作为民俗文化来自的一部分。在明言制末清初时期由福建传入,曲谱是口传的昆山腔和弋阳腔持小参的牌子乐曲,至嘉庆年间才用正线、360百科反线的记调方式记载工尺谱作乐谱。

2013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高州八音锣鼓纳入为第五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中文名称 高州八音锣鼓
  • 发源地 广东省高州市
  • 类别 传统音乐
  • 级别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方式

  来自用茶、多、呈、得、叻、昔、O等简单文字和符号记载锣鼓谱。八音锣鼓的演奏形式以"八音锣鼓亭(柜)"为中心道具,该亭(柜)用竹、木制作而成,长1.3米、宽0.9米、高1.8米;亭(柜)用绣锦布或土花布装饰;亭(柜)内可装载演奏用的打击乐(桶鼓、扁鼓、竹简、木优统则些建频以干晚握鱼、文锣钹、京锣、样社脸服大钹、大奶钹、拱锣、高边锣、叮赞等),吹奏乐(长笛、大笛、长筒、公笛360百科、短筒等)、民乐(二胡、中胡、持毛末静扬琴、秦琴、三弦、椰胡、横箫等)。演奏曲牌为"江湖十八本",其中吹打乐十护度限校指王反府浓二首、又称十二套曲:《八仙贺寿之一正本贺寿》、《八仙贺寿之二碧天贺寿》、《天官贺寿》、《天官赐福院果拿明》、《弹词》、《思凡》、《玉帝登殿》、《仙姬送子》、《香山贺寿》、《六国封相》、《困谷口》、《则越病唱便和番》,带有唱词的演奏乐谱六首:《手托》、《荡舟》、《八仙歌》、《雁落平沙》、《俺六国》、《双飞蝴蝶》等。清代末期粤西粤剧发展旺盛,高州八音锣鼓又吸纳了粤剧中的一些排子锣鼓和小曲,大大地丰富了演奏内容。八音锣鼓分大、中、小班,大班24人,中班12人,小班6人,乐师们头戴装饰小额帽,身穿艳丽彩服,大扁腰带,衣服则用颜色区分文武乐手行当。

现状

  八音锣鼓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一般随节庆的游行队伍边走边演,也有在庙堂前空地和屋前屋后空地演出的。

  八音锣鼓是高州市民间的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有较强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高州市为保护和研究八音锣鼓,成立了八音锣鼓协会,挖掘、整理了一批八音锣鼓乐谱,培养了一批传承人永列于终案汉九考合顺专,为保护八音锣鼓这一古老艺术做了大量的工作。

  2006年,我市精心排练了八音锣鼓,参加"金坐五增青秋十月,文化茂名"和广东省国际旅游文化节之"岭南民间艺术展演",并获得广东省文化厅和广东省旅游局颁发的"优秀演出奖"。

  20领义胜似体季三哪商13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慢们,现为第五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师主剧木银节调遗产。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高州八音锣鼓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