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1》是 2003360百科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层出版的图书。
- 书名 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1
- 出版时间 2003年1月1日
- 页数 589 页
- 开本 16 开
-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作为新世纪我国教育,教育研来自究同行的一套工具书、资料360百科书,《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系列丛书,以朴素的外表、翔实的内容、精致的加工,赢得了读者的好评,也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实在不容对教育,教育现前晚永烈案因研究有兴趣的读者错过。
《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1》是一本资料书,首度矿价但又不是只着眼于资料师服夜出川持赵会收帝书,是着眼于"工具" 的角度来考虑书的篇章结构的。为了便于参阅和使用,每个课题前附有目录;每个课题后附有论、著索引;用极各准才己况扬息依夹注反映引用研究成果的出处。在夹注中,成果论点出自期刊的,注出作者与期船队耐台刊月份;出自报纸的,注洲背宣齐鸡秋破秋培出作者与刊载日期;出自著作需企静酸希的,注出作者、页码与出版年份。我们期望通过本书,理论工作者能够明了自身研究的基础与价值;实践工作者便粉晚守陈能够知晓教育研究的概况;使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定位清、韬略明。《新进展·2001》汇编了18个维适课题,分别为:人文与教育,交往与教育,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教育产业与教育产粉宪威练敌额业化,WTO、全球化与教育,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主体性教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校本"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型课题,建构主义与课堂教学改革,高考制度改革研究,网络教育,德育,教师教育高回财便改革,教育研究方法。相信每位读者,都会从本书中理解中国教育研究的新进展的各个方面。
媒体评论
前言
步入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学习化社会"、"城市化"、"后现代"等一连串字眼,已经成为新世纪词典中的重要词汇。它们所预示的,不仅仅是社会的一些外在变化,更意味着社会转松型时期所产生的深刻的内在变革。处于社会变革宏大场景中的教育,与时俱进,与时同变。
每个年度对教育所展开的研究,都或多或少地有新的课题黑其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每个年度都会对先前一些课题的已有研究有所推进。教育研究的历程,也正是在这样维秋显夜细识浓义义年复一年的进展中向前发展着;对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也措沉非行消倍业免吗掌正是借助于这样年复一年的研究向前提升着。努力汇总中国教育研究每个年度的一些热点课题,调空轴慢重力场磁即明把努力展示中国教育研究每个年度的发展状况,努力辨察中国教育研究每个年度后续研究的态势,回溯过去,梳理现状,铺垫未来,这就是《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的旨趣。
纂辑本书的想法由来已久。在1995年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的"教育学学科调查"中,我们承担了"教育基本理论"学科的调查任务,调查结果最后体现在《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1978-1995)》(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中。当时,就曾设想将这样的学科调查经常化、系统化,每个年度进行一次,每次以年度进展报告的形式反映出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想法当时并未践行。在步入新世纪之前,这一想法在实施上有了时间上的依据,遂以2000年为半组赵消开端,逐年积累相关的研究素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各年度的资料借鉴。
在取材上,本书并不局限于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还涉及到教育实践中有关课题的研究。这是因为考虑到每个年度研究者关注的课题不一,有的年度理论性乙调言快另笔真而哪课题探讨多些,而有的年度实践性课题反映多些;并且,读者所关心的课题也各有侧重,有些读者偏重于理论性课题的把握,有些读者偏重于实践性课题的评析。何况理论性课题与实践性课题之间往往多有联系,互相印证。
既然各个课题的素材是来自过去一年中已有的研究成果,因而每个年度所汇总的课题不尽相同。有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几年中一直成为关注的研究对象;而有些仅仅是"年度课题",这一年度关注者较多,而下年度则问津者较少。对前者,会在不同年度得以持续反映;而对后者,只能在出现较频繁的年度加以集锦,以后也许会成为"历史的陈迹"。另外,由于本书的立意是各个课题在横向上,介绍存在的不同观点及所持的依据,辨析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差异;在纵向上,探寻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尽量理清脉络,悉心把握源流,因而,有些课题可能会涉及前些年度尤其是前一年度的研究成果,会引用一些密切相关的但又非该年度的研究论、著。
努力客观叙述,审慎评说,这是本书纂辑过程中秉承的一个准则。按照我们的理解,年度进展应该反映的是研究者们过去一年里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要做的或主要能做的是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一定的梳理,让读者明了过去一年里教育研究主要做了些什么,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展。虽然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会掺杂一些我们的见解,如我们对课题的选择、对各个课题逻辑框架的安排和对一些研究的评说。但是,与叙述研究者们已有的成果相比而言,我们的评说是居于极次要的地位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内隐的而不是外显的。
……
目录
前言
一、人文与教育
二、交往与教育
三、教育公平
四、教育现代来自化
五、教育产业与教育产业化
六、WTO、全球化与教育
七、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
八、主体性教育
九、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十、"校本"与基础教育改革
十一、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十二、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型课程
十三、建构主义与课堂教学改革
十四、高业倍好重太久空升受肉考制度改革研究
十五、网络教育
十360百科六、德育
十七、教师教育改革
十八、教育研究方法
后 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