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金副主很它业殖衡重汉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研究》是2008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来自邢乐成。本书将研究主题定位在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上,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 书名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研究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11月1日
- 页数 227 页
- 开本 16 开
作者简介
邢乐成,条斯或任推检男,生于1962年,山东寿光人。管理学博士、法学硕士、经济学学士,研究员、高级经济师。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系、中来自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开人学商学院。先后在银行、证券、社会科学院、国有控股公司、上市公司担任副处、正处、副局、总裁、萤事长等职务,现为山东省人人常委、同人华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民建济360百科南市委副主委。兼任山东省青协会长,山东省经济管理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创业投资协会副会长,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
先后出版了《投资与经济增长》、《宏观投资论》、《投资金融与经济》、《证券投资与交易》、《项只评估通论》等8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项,其科飞研成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山东省船斯外钟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案子开除格翻派题被古太首批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内容简介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研究》主要内容:从世著历相染宣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看,金融混业是必然的趋势。金融体系之间的竞争不仅以市场为基础,更以巨型金融集团为好室体现。中国的金融体系要想在国际金融业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顺应潮流推进市场化改革,向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当粮足确快丰介于分业经营和全能银行的一种过联转料渡,不失为我国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一个现实选择。
共席展养斤铁分七章。第1章导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意义和研究主题、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章总结金融控股公司的国流毫晶使争八束指际实践。从国别和企业两个角度总结金融控股公司的国际实践。不仅综述美国、英国等国家如何从分业向混业发展,也讨论德国等传统混业国家如何更深入地推动混业发展于迅而。并且以部分国际著名金融控股公司的探索努力及其绩效为案例,说明在混业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它们当前取得的绩效。最终说明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是能力积累、自然选择的结果。第3章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现有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一是综述关于金融中介多元化经营风险和收益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二是总结现有研究中有关金融混业理论基础的研究成果。基本结论是现有研究对于金融控股公司还没有给出财目所杨一个清晰的认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阐述清楚或没有得到研究,热律训粮植低去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第4章我们提出一个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型:风险-能力朝员领再升氧级令物雷米-收益模型。从Teece(堤斯)给出的多元弱卫跑视读景温式整个化解释理论框架出发,指出金融中介多元化需要具备独立的能力集合,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型:风险一能力一收益模型,说明面对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风险,要获取高收一许计我苗就色片外道要益就必须具备和培育一定的能力。第5章给出的是中国五井将在粉金融控股公司的探索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国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企业都进行了金融控股道路的探索,它们出于不同的目的、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制度环境,引发了多方面的问题。第6批考达章探讨了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问题。首先将中国的特殊制度因素加人到风险一能力一收益模型中,从中说明管理型金融控股公司是中国金融混业道路的最佳启动者,然后进一步讨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运作模式,说明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方向。第7章,对全书作了总结,给出基本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全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提出了一个较为充分完整的金融中介多元化经营的理论解释。金融全能化、集团化趋势在现有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其内在逻辑也不是十分清晰。《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研究》在总结有关国家、有关金融集团的混业探索以及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企业能力为核心理念提出了风险一能力一收益模型。基本观点是,认为金融中介的多元化经营因为面临着与专业化经营完全不同的风险、收益,因此为控制风险、获取收益需要金融中介具备独立的能力集合。而这些全新的能力完全不同于堤斯所界定的过剩资源。堤斯的过剩资源加交易成本的解释框架只是说明了多元化的可能而无法说明其必要。金融资产同质性的理论则无法说明为什么全能化不是所有金融中介的普遍选择,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具备一定前提条件的金融中介的选择。金融才能理论尽管强调能力对于金融中介发展和分工的重要性,但它仅仅讨论了金融中介的基本能力,而没有意识到金融中介的多元化需要具备独立的能力集合。再进一步,《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研究》将中国金融制度环境对风险一能力一收益模型的影响引入模型中,讨论了由此引起的变化,发现不仅技术层面上的风险、收益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产生了一些特有风险和收益,尤。其是收益具有转化为风险的潜在趋势,因此要求在中国进行混业探索需要具备更多、更高超的能力。
第二,提出以管理型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中国金融混业探索的主要启动者。不仅因为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逻辑要求在金融混业之初采取管理型控股公司形式,而且中国的现实也在客观上决定了这一点。主导金融企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自身改革滞后和不良资产的拖累,在短时问内不可能成为主导者,并且金融稳健战略也要求主导金融企业混业探索要谨慎进行。其他金融机构虽有探索,但同样因为主导业务不稳健而有缺陷。产业集团虽然有巨大的内在冲动进行混业探索,但是其为产业服务的定位使其风险巨大,因而不被选择。管理型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在业务利益上中立,而且具有较好的独立性,并且能够较为从容地进行混业探索,因此在中国金融稳健发展战略主导下成为中国金融混业探索启动者的必然选择。而在此之前的研究没有明确的提出这个战略。
第三,在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以及运作模型确定上,《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研究》特别强调了能力因素,认为这是关键所在。不仅是要获取金融混业经营的潜在收益需要能力,而且控制混业风险也需要能力。实际上金融控股公司代表着一种全新的金融盈利模式,需要金融中介培育出完全不同于专业化经营的能力体系。在这个全新的盈利模式中,金融中介的基础能力、匹配能力和传递能力有着全新的表现形式,基础管理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建立和培育独立的多元化能力,并且强调对过渡能力的培育。对于中国来说,更应该将金融控股公司的成长看成是一个能力积累和成长过程。而仅强调混业必然性和可能性却忽视混业所必需的能力前提的主张是偏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和模式构建都要突出能力的中心地位,以风险有效控制能力的培育为前提和核心,以收益获取能力的构建为支撑,稳健推进中国金融混业进程。
目录
序言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意义与研究主秋声混既玉题
1.1.1 金融中介的集团化趋势
1.1.2 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探索
1.1.3 选题的意义
1.1.4 研究主题
1.2 金融集团来自及其控股化
1.2.1 金融服务一体化的类型
1.2.2 金融集团的类型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基本逻辑和观点
1.3.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困光掉烧通洋.3 本书基本结构
1.4 创新之处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4.1 本书创新之处
1.4.2 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2米社北帝章 金融控股公司的国际实践
2360百科.1 各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
2.1.1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2.1蛋旧振条故.2 德国:全能银行模式
2.1.3 英国:金融集团(控股公司)模式
2.1.4 日本模式
2.1.5 澳大利亚模式
2.2著名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模式
2.2.1 花旗集团
2.2.2 汇丰集团
2.2.3 德意志银行
2.2.4 瑞穗集团
2.2.5 国际荷兰集团
2.2.6 美林集团
2.2.7 野村集团(Nomura Group)
2.3 金融形务派混业的初步绩效
2.3.1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实施后胡后美国金融业的实践
2.3.2 金融全能化的初步绩效
第3章 金融则稳线激形孩担展控股公司的理论分析
3.1 微观角度的金融混业研究
3.1.1 金融控股公司的可能收益
3.1.2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
3.2 金融控股公司的理论解释
3.2.1 多元化态衣积困区经营
3.2.2 金融资产的同质性
3.2.3 金融才能观:金融混业的新解释
3.2.4 国内其他研消销突益赵少优伯类与究
3.2.5 对既有研观关怀可娘究的评价
第4章 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型
4.1 过剩资源与金融中介基则五味省评却承本能力
4.1.1 企业能力理论
4.1.2 金融中介基本能力
4.1.3 作为过剩资源的金融基本能力
4.2 交易成本
4.2.1 金融资产同质性
4.2.2 多元化能力
4.3 风险-收益-能力模型
4.3.1 风险
附打为较迅紧境 4.3.2 收益
助就关互主湖政4.3.3 能力
4.3.4 风先速险-收益-能力模型的基本逻辑
第5章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与问题
5.1 约雷述死府班概计度笑想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探索
5.1.1 以集团公司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化的探索
5.1.2 商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化的探索
5.1.3 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化的探索
5.1.4 产业资本金融控股公司化的探索
5.1.5 外资升孩玉令给老坏困时尼金融集团的进入和竞争压力
5.1.6 中国金融混业的业务层次
5.2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问题
5.2.1 金融企业的居离食序判能力准备明显不足
5.2.2 监管明显滞后和能力不足
5.容师2.3 战略发展研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5.2.4 民营企业产融结合的模式存在缺陷
第6章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
6.1 引入制度因素后的风险-收益-能力模型
6.1.1 由中国金融体制决定的风险和收益
6.1.2 引入制度因素后的风险-收益-能力模型
6.2 中国金融混业探索的启动
6.2.1 以管理型公司为主启动中国混业经营
6.2.2 将军控股公司的实践
6.3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路径
6.3.1 两个基本路线
6.3.2 基本目标
6.3.3 企业层面的发展和能力积累
6.3.4 监管层面的发展和能力积累
6.3.5 能力提升
6.4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运作模式探索
6.4.1 战略先行
6.4.2 科学组织
6.4.3 有效的整合
6.4.4 内部控制
6.4.5 一个预测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1.1 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逻辑的再总结
7.1.2 基本结论
7.2 本书的主要贡献
7.2.1 多元化经营的理论解释
7.2.2 混业启动战略
7.2.3 能力因素
7.3 研究局限与继续研究建议
7.3.1 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
7.3.2 更深入的专题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