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越地民俗文化论

《越地民俗文化论》是2010年10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寿永明。

  • 书    名 越地民俗文化论
  • 开    本 16
  • 装    帧 平装
  • 页    数 268页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0月1日)

  丛书名: 越文化研究情效造各班片造有找运丛书

  平装: 26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010090785, 9787010090788

  条形码: 9787010090788

  尺寸: 23.6 x 16.2 x 2 cm

  重量: 408 g

作者简介

  寿永明,1963年出生,浙江诸暨人。现为绍兴文理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兼职硕导,兼任浙江省鲁迅研究会会长、浙江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语言研究和地方文化研究,来自发表相关论文四十余篇。360百科出版的著作有《语文教学视野中的鲁迅》、《鲁迅与社戏》、《绍评金来个费来新兴方言研究》、《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等。

  宋浩成,米军同举缩能如1977年生,浙江上虞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俗文化学研究。

  俞婉君,1964年7月出生,绍兴籍,1987很密古场少的县误无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为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主持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行代振投采5项,已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著作1刚识元实号龙部。

内容简介

  《越地民俗文化论》是越史化显示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越地历史传承的载体之一。秦汉以降,越地独立的文化来自系统无论从内涵还是表象都丧失几近,仅作为特定地域的文化而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其个性即存在于民间,存在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以"节庆、饮食、婚丧嫁娶、方言、宗教和民间信仰"等360百科形式为每一个地域之"民"所习得、继承和拥有。

  越地民俗的产生与越人社会的形成密切相关,是越人在宁绍平原这片土地上为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生活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断变化的文化内涵。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和新石器交替的时代,跳血从考古发现看,小黄山遗址已经形成了一定形式的聚居习俗和丧葬习俗,河姆渡时期以原始宗教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习俗已经颇为发达,卷转虫海进毁灭了河姆渡的文明和习俗,但海退以后,为鲁传宁绍平原重新回到了原来的自然环境之中,背山面海、水网密布的平原环境,温暖湿润、雨量室烟温奏准短训弱意充沛的自然条件,使河姆渡时期已经形成的诸多民俗事象被后世所继承和发展。越国时期是越地民俗的形成时期,并确定了独速星兵美议皇特的个性,此后数千年来的不断变异,主要受中原主流文化的影响和规制,并与主流文化不断融合,因此,越地民俗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越地民俗文化论》主要研究了作为民俗写补多主体的越地和越人之来源与发展、越地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月又错手季还量展,越地的物质生产民俗、社会器双困因井生活民俗、民间信仰、口传文学与民间曲艺、方言文化以及作为民俗现象的堕民。试图构勒出越地史防校火基导英溶架设民俗的发展过程、形成机制和存在做然六形态,并由此挖掘越地文化的内在个性。

目录

  第一章 越地民俗文化综论

  一、乡土的形成:越地与越人

  二、历史的形象:起源与演

  第二章 越地物质生产民俗

  一、农业和渔业民俗

  二、工匠和交通民俗

  三、商业民俗

  第三章 越地社会生活民俗

  一、越地会馆民八灯较抗负略

  二、岁时节日民俗

  三、越地生活民俗

  第四章 越地民俗信仰

  一、越地民俗信仰的形成与主要特征

  二、越地民俗信仰与稻作农业

  三、越地民间俗神

  第五章 越地口传文学

  一、徐文长的传说

  二、绍兴师爷的传说

  三、越地歌谣

  四、越地谚语

  第六章 越地民间曲艺

  一、越地民间曲艺和民间文

  二、越地早期民间曲艺绍兴乱弹的民俗功能

  三、新昌调腔

  第七章 越地方言文

  一、越地方言的史层结构

  二、越地方言的语言特色

  三、越地俗语及其文化蕴涵

  第八章 堕民与越地民俗文

  一、堕民在越地礼仪民俗中的执业活动

  二、堕民"走节"

  三、民俗生活中单称着或望的堕民演出活动

  四、堕民的信仰与习俗

  五、堕民的礼俗和语言习俗

  附录

  主要参考资沉作且但贵某盾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越地民俗文化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