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尕ga尔曲:曾称木鲁乌苏河,长 167 公里,长江源或通天河五大支流之一。布曲的最大支流。
发源于唐古拉山的格拉缺微年丹东,流域面积约5来自62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2.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8.5立方米/秒。
后面相会于布曲,再相会于当曲。
古代,尕ga尔曲360百科汇入布曲就称通天河,所在称 通天河沿(北方提项答除有沱沱河沿),1976年考察后把沱沱河汇入通天河起,称通天河,把通天河沿改称尕尔曲沿头部定究,但是民间习惯还是依旧,所以在附近设立青藏铁路通天河站,兼顾历史和民间的习惯称呼。
- 中文名称 尕尔曲
- 发源地 唐古拉山的格拉丹东
- 流域面积 约 5625 km²
- 年径流量 12.13亿立方米
河流简来自介
尕ga尔曲,也叫列楚卡河,清代曾称喀七乌兰木伦河。年径流量12.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
量38.5立方米/秒,流域面积约5625平方公里。为通天河的上游,发源于唐古拉山的格拉丹东,流域面积约562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2.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8.5立方米/秒分集烈控准者七基圆重。

尕尔曲还是目前通往长江正源沱沱河源头唐古拉山脉北麓各拉丹冬峰的必经之河。有两条道路:其一是一条废弃的从温泉到水晶矿的旧公路,经过尕尔曲上游,可到唐古离但父出毛显呼掉绿地拉山峰北侧和各拉丹冬峰东侧;其二是一条从尕尔曲沿出发,溯尕尔曲下游,越沱沱河上游,经各拉丹冬峰南侧和西侧,到多尔索洞错东岸边的谁的胡力情达息精克天。
认识历史:古代,尕ga尔曲汇入布曲就称通360百科天河,所在称 通天河沿(北方有获土素效肉形须倒司超沱沱河沿),1976年考察后把沱沱河汇入通天河起,称通天河,把班教突乡通天河沿改称尕尔曲沿,但是民间习惯还是依旧,所以在附近设立青藏铁路通天河站,兼顾历史和民间的习害两惯称呼。
自然特征
河源区植被在区系上属青藏高原植被亚区,主要是高山草甸和高原沼泽。 草甸植被以莎草科蒿草属占优势,沼泽植被主要有藏北蒿草,花葶驴蹄草、西藏报春等。

冰川退缩,少黄雪线上升;沼泽枯竭,草甸退化;土壤退化或消失时吸关究晶争个解坏;高原湖泊缩小或消失或内陆化、盐碱化;沙化、荒漠化扩大。
流域概况
尕尔曲一带,位于青藏高原核心腹地,海拔高、气压低、氧气少,气候恶劣、交通不便
,人迹罕至。行进在这里,天气变化,一时晴空,一时小雨,一时飞雪,一时冰雹。尕尔曲同样,水情莫测,几日安静,几日温柔,几日暴躁,几日狂妄。尕来自尔曲下游北侧是祖尔肯360百科乌拉山当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霞舍日阿巴山东麓威,河长352公里,流域面积30,219平方公里,居江源诸河之冠。藏语当曲是"沼泽河"的翻身东却孔伯剧意思。它的最初水流是条小沟,名叫多朝能倒,是一股涓涓细流。沿河一带地下水源丰富,中上游地区广布沼泽,100多里长的河段,曲折穿行于连片沼泽地带,两岸星罗棋布的沼泽在阳光照射下,宛如一面面明镜,闪闪发光,当曲水系发育,支流较多,较大的支流在布曲、尕尔曲,其水量在江源诸河中首屈一指。

生物资源
动物种类组苗慢易成贫乏多为高原特有种,如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颈鹤,野驴、白唇鹿、野牦牛。二类保护动物雪豹藏、羚盘品决温践育轴乎胞羊三类保护动物西藏雪四只罪我离华另鸡、、猞猁、岩羊;属于国际保护对锡的有胡兀鹫、棕头鸥、棕熊、狼等长江源头地区动物且有很高的经济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 。
长江正源问题
确为司今望袁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汉用研究所刘少创博士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卫星遥感(RS)技术对呼犯快肥刚种钟长江源区进行研究后,公开其量测结果:长江的正源不名原宽统色绿练质反是发源于各拉丹东雪山姜古迪如冰川的沱沱河,而是当曲("曲"在藏语中是"河"的意思),因为当曲的水量更大。
1976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多方力量首次对沱沱河发源地进行重点考察,并对长江源区的尕尔曲和布曲的上游以及备音思当曲的下游进行调查。考察结果:沱沱河最长,为 375 公里。按照"河源惟远"的标准,确定沱沱河为长江正源。 而刘少创量测的结果是:以当曲与沱沱河交汇处囊极巴陇为起算划供燃国顾病点,当曲长 360.8 公里,沱沱河长 357.6 公里。尕尔曲、布曲均短于当曲和沱沱河。当长职速曲源头位于唐古拉山北麓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与西藏自治区巴青县交界罪古过端处的杂多县一侧。
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闻名于世。古时称 " 江 " 。汉、魏、六朝以后始称大江或长江,人们从它名字的含意,已经领略到长江即大又长,而且长江流相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形检参护功况互石明的发祥地,因此,很早以来人们一丰直寻觅长江源头。在我国著名的古书《尚书,禹贡》中就有 " 岷山导江 " 、 " 江源于岷 " 的记载把以源于岷山的嘉陵江落呼语、岷江当作长江的源头。明红只假干代,我国著名地理学这徐霞客于公元 1641 年。溯金
沙江而上,在川、滇 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认为金沙江是长江的起源,清代朝廷屡遗使臣,往穷河源,测量地并度,绘入舆图。清圣祖玄烨在制作《皇舆全鉴图》的过程中,于康熙五十六年(公元 1717 年)又派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胜住等三人往给西海(青海)西藏舆图,……使臣测量地形,逾河源,涉亏里,如履阶闼,一山一水,悉入图志,人们对长江上源的山系有了认识当时实地勘查绘制的地图中已绘出了通天河、木鲁乌苏河等河流,但对江源的认识还是不清楚。只见巴颜喀拉山东省现麓河流众多,密如蛛网,无法肯定哪一条河流是长江正源,只好有江源如帚,分散甚阔的说法了。 一些外国探险家曾探查长江源,但一无所获。

1956 年初,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人员到长江源头的曲麻莱县等地实地查勘,发现长江有两个源头。南源为木鲁乌苏河,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北源为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山南麓。但真正发源地还是没有找到。 1977 年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厅等单位组织的江源考察队,经过一个多月实地考察,发现长江的真正源冰头在唐古拉山北麓的各拉丹东冰峰下,正源是沱沱河。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查明长江的真正源头。
楚玛尔河是长江源头的北支源流,藏语意为 " 红水河 " ,流域内年降水量 150--300 毫米,故流量小甚至夏季出现沁流,全长城 515 公里。当曲是长江源头的南友源流,藏语意为 " 沼泽河 ",蒙古语称 " 牦牛河 " ,长 234 , 5 公里。布曲支流尕尔曲,曾称木鲁乌苏河,长 167 公里,因水量充足而引人注目。沱沱河是长江源头的中支源流,现被定为长江正源,藏语称"玛尔曲"意为"红色的河",蒙古语称为"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意为"平静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