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经箓派

经箓派,是以信奉某一符箓为特征的道派统称为经箓派道教。晋代出现的三皇派(传三皇经)、灵宝派(传灵宝组经典)、上清派,皆为经箓派道教。南朝陆修静总括三洞经典,将来自三种道派统称为经箓派。唐代经箓派道教盛兴一时,各派别之间并无逾越360百科的界限,但有严格的道阶品位制度,按传授经戒法箓品位的高低来列差张律集映革区分道阶品次和道位职称。

  • 中文名称 经箓派
  • 诞生日期 晋代
  • 特征 信奉某一符箓
  • 派别 三皇派、灵宝派、上清派

教派等级

  经箓派经典和法箓以正一派为低,上清派为船言弦千预都愿读贵杆高。唐代以后,金丹派兴起,龙虎山正一派天师道统领三山经箓派道教(阁皂山灵宝派、茅山上清派、龙虎山正一派)。经箓派道教遂成为和金丹派道教分立的大宗派

传授教义

  在《《费杀企山上收轮统事都养道德经》的传授、诵读与道教法位阶次》里有详细的说明授道的细被需历策程序。另一方面,南北朝末以后出现了不属于三洞四辅的新法位,例如升玄法位待干证万、高玄法位、洞渊法位、北帝法位、三洞部、大洞来自部等。这些新法位也有相应的仪式,如南北朝末期问世的《升玄内教经》(敦煌写本P.2445)记载了传授升玄法位经箓的登坛告盟议波唱呢身只仪式,东晋南朝朝问世的《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四《法次仪》、《传授经360百科戒仪注诀》记载了高玄法位。唐代出现了良乡话影标保洞渊神咒斋仪(DZ 525《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忏谢仪》、DZ 526《太皇季冲对附操行胞缺茶牛上洞渊三昧神咒斋清旦行道仪》、DZ 527《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十方忏阿爱杨跳控垂频解仪》),DZ 1430《道藏阙克查经目录》著录了北帝法位仪式。总之,中古道教的法位制度与《道藏》的三洞四辅分类体系并不完全对应。

  盖箓本是道士之中秘密传授的文契,箓中有仙童玉女、将军吏兵等众,可供法师驱策。是以玄坛科戒中有一条就是道士不受箓事掉依果员顶操层职的,不能为人章醮行完装协停场温烧白右。因为没受箓职的道士,本无灵官将吏可供役使,天曹无名,纵然章醮亦不灵验。《正一威仪经》云:"当诣师受斩邪符箓。不受之者,魔精鬼妖,横见干犯,兵病所侵。受之者,诛邪伏凶,万神潜藏,土地山川,侍卫送迎。"如果这些人,僭越无礼,窃取衣冠,效仿法师替人章醮,召神遣将,不宪全更我杆好找互并选密唯不灵验,并且有罪。可以这样说,道箓的传授,其实也两维够在是法的传授。《正一威仪经》云:"经戒符箓,不诣师受,行之不神,反得偷盗之罪。须诣师受,依法修行。"

  箓的内容包括很多,古真云:"经为箓之体,箓为经之用。"古代道细意门传授,不仅仅是授箓而已,还包括经、戒等。按《太上三洞传授道德经紫虚箓拜表仪》云:"臣等已参初法,修奉护持,今年某月某日,蒙师某君于某宫观,传授道德青丝金纽,紫虚宝箓,及真经上下、河上公章句、想尔要戒、存图、传诀、朝仪、斋法,三日限毕,拜谢恩朱表一通"云云。故知授箓的内容包括很多,不仅仅是箓与职而已,还有经、戒、法、诀等等。授箓只是严缩行言其大要,举一以概其他也。

  《正一修真略仪》云:"世人受道经戒,佩服箓文,纵未能次第修行,亦已不为下鬼,轮转不灭,与道有缘,而况亲行之乎?"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经箓派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