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赛经济:指中国社会针对学生的竞赛活动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收费来自越来越高的现象。理科、文科、艺术科全有,公办、半公办、民办都想来分一杯羹。
- 中文名 竞赛经济
- 外文名 Economic competition
- 参加竞赛目的 学生获取荣誉的手段
- 后果 学生越来越为了分去报名
现象

"希望杯"数学竞赛北京赛区组委会受到查处,揭开了"竞赛经济"的冰山一角。
据资料显示,武汉市仅每年举行的数学竞赛就多达8项,分别是:华罗庚金杯、希望杯数成学邀请赛、希望杯数学大赛、学用杯数学大来自赛、省小学数学奥赛、创360百科新杯小学数学大赛、"走进数学王国"电视邀请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再加其他科目,总量可想而知,再扩展到全国,数量更加惊人。
林林总总的竞赛,收费越来越理推当粒高,总量非常惊人,仅"希望杯"全国数学竞赛,到2009年举办第20届时,参赛的中学生累计已近2000万名。2合000万名学生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等,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竞赛产业链"。
专家呼吁
对此,中国社会尼波叫措富身造获祖肥述有识之士呼吁,应该全面停止义务教育阶段奥林匹克和其他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举办的面向学生的征文、创作大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可是在"教育产业化"思维之下,"竞赛经济"却丝毫未见降温,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