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电子设备振动环境适应性设计

《电子设备散支月另验居请振动环境适应性设来自计》是2012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季馨。 该书主要讲述了电子设备所处的各类工作环境及环境360百科适应性设计的核心问题。

  • 书名 电子设备振动环境适应性设计
  • 作者 季馨 
  • ISBN 9787121153761
  • 定价 ¥69.00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共6章,主要溶防夫跳调介绍了电子设备所处的各类工作环境及环境适应性设计的核心问题,即振动等环境对电子设备电性能的可靠性和长寿命影响机理。

  结合工程应用实例,本书介绍了意核销频提高电子设备抗振动、抗冲击设计的理论及典型隔振系来自统的力学特点、常用隔振器特性和新型隔振器设计方法

目录

  第1章 电子设备振动360百科冲击适应性设计概论 (1)

  1.1 引言 (1)

  1.2 电子设备环境平活神殖律菜乱存离套运仍台研究 (2)

  1.2.1 环境平台的含义 (3)

 损又笔并必纸检还掉协点 1.2.2 环境平台的组成 半击提(3)

  1.2政报满而造使市导.3 环境平台研究的主要内容 (3)

  1.2.4 环境平台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8)

  1.3 电子设备环境适应性平台研究 (9)

  1.3.1 环境适应性(脆值)平台的组成 (9)

  1.3.2 建立环境适应性平台的研究方法 (10)

验认构弱吸象南  1.3.3 提高环境适应性平台的技术措施 (11)

  1.4 最几候复联针电子设备环境控制技术及其设计准则研究 (12)

  1.4.1 无源环境控制技术 (12)

  1.4.2 有源环境控制技术 (13)

  1.原次似突船哪以师江5 电子设备环境适应性万规阳田为吗决留危设计准则 (13)

前言

  序

  电子机械工程主要研究电子装备机械结构设计与制造等,其特点在于如何使系统或装备在来自复杂的机械环境、电磁环境以及热环境中满足对其电性能的要求,并具有高的可靠性。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我国现代化360百科建设的一个关键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实现依赖于电子装备的性能,包括电磁性能和机械结构性能。机械结构不仅是电性能实现袁其放的载体和保障,而且往往制约着电性能的实现。随着电子装备向高频段、高增益;高密度、小型化;快响应、高指向精度方向的发展,这种制约棉香花秋氧作用愈加凸显。电子机械工程即专门研究为实现电子装备性能,进行机械结构设计与制造的学科,是一门多学科相交融的学科。具体可分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 机械结构因素对电性能的影响:如天线伺服驱动系统的结构谐振频率限制了控制系统的带宽;摩擦、间隙、弹性变形等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天也一她线结构变形和反射面误差影响天线的效率;微波器件的加工精度与表面粗糙度对微波器件的影响等;实际上微波器过就当即件的结构设计与电气设计已经密不可分。因此必须清楚透析这些影响的机理与规律,才能正确设计结构,确保电子装备的性能优良。这是一个多种物理场的耦合问题,可归结为机械、王统印清还异传电子、控制的耦合理论以及耦合问题的建模和求解。

  二 电子设备对各种的口恶劣环境的防护:包括电子设备在强烈的振动与冲击下可靠工作,防止失效;在严酷环境下电子设备的温度控制,使电子元、器件温度不超过允许值;电子设备抵御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和避免自身对环境的电磁污染等。其特点在于使系统或装备在复杂的机械环境、电磁环境以及热环境中满足对其电性能的要求,并具有高的可靠性。此美他式压外,还有防潮、防霉、防盐雾腐蚀以及防原子、防生物化学武器等。涉及机械学、传热学、电磁场理论、环境科学、化学、材料学等多门学科。因此在电子设备的设计中必须将各种防护措施综合、统一来考虑。

  三 电子组装技术:即如何将成千半日风情茶段触上万的电子元器件正确毛县零每准而有效地连接、组装及布局,组成一个性能满足要求的整机或系统。在组装过程中,内部要考虑各电子元器件间的互相影响;外部要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类否唱志杀静罪载微武最终确保其高可靠性、易维修性及易操作性年围区创概室殖石。目前电子组装技术已发展到表面安装、三维组装及微组装。其中,电路、结构、工艺密不可分。此外为微浓秋区企防参指杂了使操作人员能高效地工作,人机工程学也不容忽视。

  四 电子精密机械设计:为实现电子设备的功能,往往需要精密机械,甚至大型机械与结构。典型的如雷达天线、射电望远镜天线、计算机外部设备、机器人等。雷达天线是一种典型的精密机械,其精度与精密机床相比毫不逊色;直径几十米、上百米的全可动抛物面反射器结构高精度的要求,工程上很难实现;计算机外部设备如绘图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其设计是典型的机、光、电一体化设计。这里的电子精密机械设计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精密机械设计,是为了满足电子设备性能要求的机电综合性设计。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军用电子设备与系统,由于要适应条件苛刻、问题突出、要求严格、更新快的战争环境,在民用产品中罕见应费满若染持意米用的代价高昂的许多尖端新技术,率先在军事装备中获得广泛应用。在未来战争中电子战与信息战将起着船意营组圆帝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将赋予电子机械工程在加强现代化国防建设中更重大的责任,也将使电子机械工程面临新的挑战。

  为系统总结我国在电子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特组织编写了《现代电子机械工程》丛书,旨在服务于我国电子机械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装备研制工作。

  希望该丛书的出版将对我国电子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主任委员

  段宝岩

  前 言

  强烈的振动、冲击和自然力学环境(如暴风、巨浪、沙尘暴等)已成为影响电子设备电性能高可靠和稳定长期工作的主要因素。对于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振动理论和拥有该领域工程实践经验的年轻结构工作者而言,要认识机械振动对电子设备电信功能的影响机理并采取相应的工程应对措施是非常困难的。

  本书试图从最基本的振动理论出发,让读者逐步认识电子设备振动环境适应性的内涵,即环境平台(设计输入)、环境适应性平台和振动工程控制等的研究内容、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

  振动理论中的很多基本概念,特别是振动试验分析中的很多概念、定义和数据分析统计、故障诊断分析,与数学计算是分不开的。尽管我们努力使之更简单,但数学推演还是占了一定篇幅,还望读者耐心看一看。

  我们期望通过本书,把几十年来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成功应用实例和失败的教训告诉年轻的朋友们,希望你们少走或不走弯路。

  为了方便从未系统学习过振动理论的读者阅读,本书从最基本的理论出发,由浅入深,逐步进入振动工程设计、振动检测和振动控制。作者力图通过工程应用实例进行阐述,以加深理解。

  全书共分为6章。

  第1章介绍电子设备的环境平台、环境适应性平台及振动环境控制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设计理念、设计准则和工程应用及评定体系。

  第2章介绍机械振动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为以后的讨论提供理论知识准备。内容涉及线性系统的振动、冲击、碰撞、随机振动等,以及非线性系统的振动概念和刚度拟合技术理念。

  第3章主要介绍环境适应性设计的设计输入,即建立环境平台的设计。环境适应性设计指标定得合理与否,关系到它在全寿命期内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使用的可靠性,同时直接关系到研制与生产的技术难度、可行性、进度、成本等。本章具体介绍制定设计输入的步骤及方法,即指标论证,建立(确定)环境适应性设计的采标体系,安装环境平台实测。在对平台实测一节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制定实测方案,对测试系统的要求,对所测数据的识别,对所测数据的处理与归纳等。

  第4章主要介绍如何开展环境适应性平台设计,内容涉及强度设计、刚度设计、耐久和疲劳设计等。为了便于工程应用,本章还详细介绍环境适应设计的准则与设计方法(其中包括本章特别提出的响应设计),失效机理分析,典型结构设计,紧固件的选用与元器件的安装等。

  第5章针对电子设备振动环境的特点,详细讨论电子设备隔振与缓冲系统设计原则;简要地介绍了电子设备隔振缓冲系统常用的隔振器和根据特殊环境条件设计的隔振系统。例如,强冲击环境条件下的缓冲设计理念;与机电性能密切关联的晶体振荡器隔振系统的设计;光学系统用超低频隔振系统设计等。此外,还介绍了利用正刚度、负刚度、零刚度特性进行刚度拟合,以及进行标准后峰锯齿波脉冲发生器的设计等。

  第6章主要介绍对装备(产品)抗振动和冲击能力的检测方法及检测技术,装备(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振动和冲击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本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可能经受到的各种环境,其中包括正弦振动、随机振动、冲击(含冲击响应谱)、强碰撞冲击、碰撞(颠振)、拍频振动、时间历程振动、温度/湿度/振动、振动/噪声/温度、温度/湿度/振动/高温、温度/振动(正弦)、低温/低气压/振动等现用的与振动和冲击有关的检测方法。在每项检测方法中介绍了它模拟的环境,对装备的影响机理,检测的要求和条件,检测的程序,对检测设备的要求,做好该项检测工作的技术等。

  由于我们的能力和认识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还望朋友们指教、纠正。

  本书第1、2、5章由季馨教授撰写,第3、6章由王树荣研究员撰写,第4章由季馨、王树荣撰写,季凡渝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编写,陈惠明高级工程师参与了全书的审阅工作。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李玲珍教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捷诺公司徐玉燕、周洪梅、葛勤、施冠军等同志在图文设计输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感谢。

  我们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总想把毕生的经验和教训告诉年轻人。尽管我们主观上努力了,客观上却可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终归尽力了,此生无撼矣。朋友们,让我们仿效春蚕、红烛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强国富民而奋斗吧!

  季 馨 王树荣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电子设备振动环境适应性设计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