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宋史十二讲

《宋史十二讲》是201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智超。本书是《国史十二讲》丛书之一。

  • 中文名 宋史十二讲
  • 定价 36.00元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陈智超
  •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清华大学历史系主编的"国史十二讲"系列之一。以专题的形来自式,介绍了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与传等第选说快在某相底统教科书相比,可读性更强,是学术性、普及性兼具360百科的历史著作。

作者简介

  陈智超,1934年生,1962年毕款调味顺温械校害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为宋史专业研究生,1965年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直至退休。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宋至明代历史、历史文献学等。出版论著7种,合著合编论著8种待吗乐推抗,整理陈垣先生论著9种,饭最终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代表作有《解开〈宋会要〉之谜》等。

书目录

  我的宋史研究--代序Ⅲ

插图

  第一讲一二五八年前后宋蒙陈三朝间的关系

  第二讲《袁氏世范》所见南垂企太陈宋民庶地主

  第三讲宋史研究的珍贵史料

  --明刻本《名公书判清明集》来自介绍

  第四讲(上)《宋会要辑稿》的前世现世和来世

  (下)《宋会要》食货类的复原

  第五讲金元真大道教史补

  附: 许昌天宝宫访碑记

  第六讲宋代的书铺与讼师

  第七讲崖门水域宋元沉船的初步考察

  第八讲宋代人口的增长与人口分布的变化

  第九讲宋代土地的开发与农业生产的发展

360百科  第十讲宋代地主的剥削形态及其经营方式

  第十一讲宋代阶级结构

  第十二讲论重新整理《旧五代史》辑本的必要与可能

  --《旧五代史》辑本及其点校本

  附录宋史史料

序言

  《宋史十二讲》将要和读者见面置气段日突上端态湖了。本书收录了我自上世清烟纪80年代初以来有关宋史(含金史)的论著十二篇。我愿借此机会,向读者简介我的宋史研究过程。

  我的哥连具陆推父亲乐素先生是我国现代宋沉异才担达入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事火最一,又是我的研究生导师。我之所以选择宋史作为自己的一个研究重点,受到父亲的深刻影响。但析站胡促氧胡斯河是,父亲从来没有刻意要培养我成为一个宋史研究者,这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也有一些偶然的因素。

  ……我的宋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历史文献学,具体来说,就是对宋代重要历史文献的研究。我在《自选集》的自序中曾经说过:"新史料的年围圆发现,史料真伪的判断及时代的确定,史料意义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诠释,以及发现和纠正文献在转录或刊刻过程中发生的无意及有意之误:这些是历史文献学的主要内容。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求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历史文献学是历史科学的基础。"

  ……

 械优死原值鲁剂 第二个方向是高科皮否福右资紧验此底件技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活动的许多领域的面貌。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的史学,是否能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之一。做内还在1986年初,我就发表已路固如素婷了《建立宋史资料库的构想》一文,提出利用电脑建立宋史的史料库、信息库和经验库。1994年又发表《史学应用高科技的前景》,并提出通过DNA的劳座接征劳比较来检验云南契丹后裔的血缘问题。1991年底到1994年,从提出建议到三次参加崖门水域宋元沉船的探测,则是我在这方面的一次具体实践。收入本书的《崖门水域宋元沉船的初步考察》,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总结。

  我的宋史研究的第三个方向是对宋代经济的研究。1989年,名哪演玉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两位总主编的田昌五先生及漆侠先生,约请我作为该书第三册(宋辽金西夏部分)的两主编之一,并故差更主持宋代经济部分的写作。我执笔写了其中的四章,论及宋代的人口、农业生产、地租、阶级结构,这四章开始写于1989年,几经修改,历时八年,至1997年全书出版。现将我执笔的四章收入本书中。

  以上春矛得态部玉础由仍就是我的宋史研究的过程。为了充分地反映这个过程,本书"十二讲"大致按照写作时间先后编次。

单布急界随往际  即便是按照现在的标准,我也已经进入中老年。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不可避免的规律,我不能预计辑补《旧五代史》的工作完以后,是否还能从事研究?是否还有机会继续从事宋史研究?我希望到时能继续从事宋史研究。如果是这样,本书将是我研究宋史的新起点。否则,这部《宋史十二讲》很可能就是我的宋史研究的总结。

  学术研究犹如接力赛跑。就宋史研究来说,现在是我交棒的时候了。如果我的成就和失误、经验与教训,能对后来者起铺路石的作用,我的愿望就达到了。

  最后,但非最不重要,我要对张国刚教授表示衷心谢意,是他策划了中国历史"十二讲"的系列,并推介我作为《宋史十二讲》的作者,使本书得以出版。我也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本书责任编辑,感谢他们对本书出版提供的帮助。

  二〇〇九年八月于北京

文摘

  回到北京以后,又收到王铁柱同志寄赠的《赵德松灵阁碑》拓片。此石刻高0.9米,宽0.6米,拓片虽不太清楚,但还可以认出,正文为"明照湛然普化十祖真人赵德松灵阁"十五字,为上述王清贵于大德九年(1305年)所立。据王铁柱同志来信介绍,天宝宫后道士坟的建筑物与少林寺塔林相似,只是规模较小,已于1958年夷为平地。则此石刻应为赵德松塔铭。这个赵德松,前述王清贵道行碑也提到他,很可能就是真大道教中过去只知其姓、不知其名的第十祖。天宝宫后的塔林,可能只是他的衣冠冢。

  总之,这几通元碑可以补充真大道教史的若干空白,也可以印证教史中的若干问题,是研究金元宗教史的重要史料。稍后我将为文详细论述。

  通过这次访碑,我有两点感想:

  第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无论地上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物。历史工作者、文物工作者有责任进行普及历史文物知识的宣传工作,唤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如果每个县乃至每个乡,都有一位或几位像王铁柱同志这样热爱、关心文物的业余爱好者,像郑兆瑞同志这样的有强烈事业心的基层文物工作者,可以肯定,新的发现将会层出不穷。

  第二,文物是不能再生的。文物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近代以来,随着我国沦为半殖民地,不少文物被盗被毁,遭受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建国以后,虽然情况有了大的改变,但三十多年来政治上的风风雨雨,也有许多痛心的教训。现在我们正处在建设两个文明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现存的文物,再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再不能做那种愧对祖先、愧对后人的蠢事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宋史十二讲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