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翅长18~20mm,后翅长16~17mm。体黄色,头部黄褐色,无斑;触角第1~2阶黄色,鞭节黑褐色。
- 中文名称 日意草蛉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 纲 昆虫纲
- 目 脉翅目
基本信息
拉丁名:Italochrysa japonica (Mclachlan,1875)
英文名:

其它名:
分类地位:动物界 > 节肢动物门 > 昆虫纲 > 脉翅目 > 草蛉科
保护级别:未列入
濒危等级:数据缺乏
可信度:3级可信度
野生驯化:野生
水生陆生:陆生
重庆特有种:否
重庆模式种:否
产地:
引进来源:
引进时间:
市外分布: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特有地区:
识别特征
前胸背板黄白色,两侧红褐色,中后胸背板黄白色,背、腹板均有明显的黑斑。翅透明,脉翅大部分黄色,翅痣暗褐来自色。腹部各节基半黑色,后缘黄色。雄虫腹端板侧视近三角形,殖弧叶中部宽大,端叶较小,伪阳茎宽短,端部两侧各有1枚骨片相连。
生物现状
保护及保存现状来自:
主要用途和价值:
寄主:捕食蚜虫等
开发利用现约内陆刚约垂思状:
保护建议:
遗传多样性:
其他:
生活习性
1、寄主:苹果黄蚜、苹果瘤蚜、梨二叉蚜、梨站注概济翻状皇几器粉蚜、梨圆尾蚜、桃蚜、桃瘤蚜、麦蚜、菜蚜、玉米蚜、高粱蚜、豆蚜、柳棉蚜等。亦捕食红蜘蛛类及其卵;还能捕食棉铃虫、各种夜蛾、造桥虫的卵;捕食棉铃虫的小幼虫、卷叶虫,以及介壳虫如松干蚧及其卵等。
2、大草蛉生活习性:1年发生4代,以蛹在茧中越冬。4月中下旬大量羽化,6-10月均有成虫发生,各世代有明显重叠现象。夏秋各代虫期:卵期3-12天,幼虫期8-31天,蛹期9-28天,产卵前期11-18天,一360百科代历期31-53天理提。每头雌虫平均产卵780余粒。成虫白天和晚上均能活动,夏季上午6-9时和下午17-20时活动较盛。成虫有预企言区怕染九式位向趋光性。成虫产卵气常10多粒至数十粒静尔聚产在一处。卵的颜色由绿变灰白至灰色即孵化。卵被寄生蜂析待又敌寄生后2-3天变黑。卵孵化0.5-2小时后幼虫沿卵柄爬下开始寻找食物。幼虫和成虫捕食各种蚜虫为主,亦捕食其他害虫。1头幼虫1代共捕食蚜虫600-700头,成虫能捕食50轻医深马取0头左右,一生能消灭蚜虫1000-1200头。幼虫老熟后在叶背叶脉附近或其他皱褶处结茧化蛹。9月下旬至11月中旬陆续结茧化蛹越冬,多在树皮缝、树洞穴、枝干伤口及枯枝落叶内等处。分布全国各省区。
3、丽草蛉生活习性:以蛹越冬,1年石最划倍地发生4-5代,因成虫寿命及产卵般三画卷全种期很长,各世代亦有重叠现象。4月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5-10月均有成虫发客所民眼取罗效委木触生。卵比较分散。夏秋各代虫期如下:卵期3-5天,幼虫期9-18天,蛹期10-14天,产卵前期5-9天,一代历期27-43天。每头雌虫平均产卵630余粒。成虫亦有趋光性,黑拉光灯及日光灯均可局女诱集大量成虫。幼虫和成虫捕食蚜虫、红蜘蛛等。其食量与大草蛉相似。分布同大草蛉。
4、中华草蛉生活习性:以成虫越冬,1年发生4-5代,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成虫出蛰,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产卵,卵较分散。7月发生第1代成虫,8-11月均有成虫发生。每头雌虫平均产卵488粒。员但金缺微各代历期因气温不同而有长短,平均气温13-19℃时,一代历期64天;21-22℃时,历期30天;27-28℃时,历期24天。其中卵期3-12天,幼虫期8-27天,蛹期8-17天,产卵前期4-8天。幼虫、成虫均捕食蚜虫、红蜘蛛等。分布于我国各地。
5、利用途径:⑴保护越冬茧。如在树的孔穴、石缝、落叶上发现越冬茧,可加以采集,保护于天敌羽化笼中,放于冷凉的室内,严寒过后移断左树挂于室外凉冷处,4月成虫羽化后,立即释放于果园。⑵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期,果园不宜喷接触性杀虫剂,其他时间也宜少用。⑶用日光灯或黑光灯诱集成虫,移放于切导轮头边沿果园。⑷用蚜虫或米蛾卵等进行人工饲养,将卵、幼虫或茧移放于果园。如一时不用,可将幼虫逐渐降温饲养,一般可降至12-15容肉后晶微渐科确封预℃,待其结茧化蛹,即可冷藏于5-6℃的冰箱中。3-4个月,成活率还可达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