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海公园南门西侧,有一座北京城内最大的古桥,这就是北海大桥,坐落在北海和中海的连接处。
- 中文名称 金鳌玉鸫桥
- 拼音 jīn áo yù dōng
- 注音 ㄐㄧㄣ ㄠˊ ㄧㄩˋ ㄉㄨㄙ
- 地址 北海公园南门西侧
词语解释
亦作" 金鳌玉栋 "。桥名。在 北京市北海和中海之间,东西向。东西两端立两坊,来自西坊题"金鳌",东坊题"玉头入太节倒损没族并蝀"。原名金海桥 、御河桥 。 清杨米人《都门竹枝词》之六:" 金鳌玉栋画图开,猎猎风声卷地回包培苏杀。" 柳亚子《展礼先考遗像有作》诗:" 金鳌玉蝀万荷花, 北海中山景物赊。"
金鳌玉鸫桥的历史
北海和中海在元代是皇宫的太液池,太液池的西岸南部是隆福宫,北部为兴圣宫(即今天的zhong 南海大院),东岸有无比辉煌的内360百科宫,太液池中部有一个小岛称瀛洲 (今团城)。至元元年(1264年)在岛上建仪天殿,明代重修后改名为承光殿,殿前方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木桥,东桥就在北海南门述缺谓求马路的位置,西桥即京别领负妒伟热北海大桥的前身,明朝将东桥拆掉填平,保留西边一座木桥,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又把木桥改为石桥,主除定桥长117.58米,桥宽9.48米,并在桥东西两端各建一座木牌坊,西牌坊上书写"金鳌"二字,东牌坊书写"玉蝀"二字,因此这座桥又称"金鳌玉蝀"桥。1呼933年又把木牌楼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牌楼,桥拱券为9孔,只有中间一孔最宽为5.74米,可以通水,其余为装饰孔,中孔南北两端有皇帝亲自题写的匾联,南侧上联为:"玉宇琼楼天上下",下联为:"力壶员峤水中央"。横额:"银潢作界"。北侧上联:"绣縠纹开环月珥",下联为妈器燃望印:"锦澜漪皱焕霞标"。横额:"紫海洄澜"。桥面两侧有玉石栏杆,远处望去,似长虹,如玉带,在碧水蓝天和四周黄、绿色琉璃屋顶的映衬下,宛如一纸绚模皮装击方丽多彩的巨幅图画。越呢军滑支耐川答曲据溥仪先生在《我的前半生》中介绍,传说在皇宫交泰殿东侧的景和门旁有一口井,井里住着一群女鬼,要不是有块铁板盖住,这群女群吧语文每治硫混模团鬼天天会出来闹事,她们从井里出不来就从水道跑到中海去折腾,见有人从金鳌玉蝀桥上走,就把人拉下水去,所以每隔两年就有一人从桥上掉下水去。
解放村胜到联念奏交课后已经没有皇城,双快技示似势欢从文津街上通行的车着部宜头声响统杂规辆和行人越来越多,因桥面太座夫植谁弱保娘阻没伯窄影响交通,1956年拆掉了东、西两端的牌楼,并把桥面向南展宽到34米,桥长增加至 220米,中间的车行道为27米,两侧的人行道为3.5米,1957年定名为北海大桥,1974年把两侧的石栏全部拆除,改成高大的铁栅护栏。虽然改善了交通,但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再也看不到造型美观大方的古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