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岐北,唐贞元12年(785年),工部尚书洪圭(号大丁)谪潮阳州刺史。旋落籍潮阳。于溪水分支之北建村,故名。
由来
唐贞课强回和元12年(785年),工部尚脱飞沙远班板书洪圭(号大丁)谪潮阳州刺史。旋落籍潮阳。于溪水分支之来自北建村,故名。募夫垦荒造田,凿壬屿溪,修桥筑路,拥有庄园、作坊多处,布及练江西岸和榕江出口,志载 "富甲郡县 "。洪氏门下先后各舍田千亩为灵山寺产。孙洪奋虬辞官后在新360百科治棉城后溪围营花园,批女所并置红头船经商。是为载籍较详,至今可考,激活潮阳经济腾飞之知名史笔曲法人士。

圩由来
岐北圩(星量毛假理Qíběixū) 在潮阳区西北22公里,(广东汕头市朝阳区铜盂镇)北临北港运河。唐建中元年(公元783年)建村。创圩时,先后建洪使桥(今称岐北桥)、潇湘桥等石桥,附近铺设长25公里石路。原仅有一条小街,名岐山街。今圩面积达8000平方米。有溶三供销社、信用社、医疗站及个体商贩共逾百家。有猪苗三鸟、布匹服装、草席竹器、水车(农具)等交易,水车制造已有500多年历史,今尚有制造工场四个。是潮阳市历史较长圩场之一,也是附近村猪苗及农副产品的主要交易场所。逢农历一、四、七日为圩期,日赶集者逾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