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国企变革与工人生存来自行动》是200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爱玉,本书以大量丰富的个案访谈资料为主要依据,以情境理性的行动者分析360百科框架为基础,探讨了社会转客例型期国有企业工人的地位和利益受损后其可能的行动底游根选择与制度环境、物质环境、资源、目标之间的席心对关系;揭示了独二族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约束下工人的行动逻辑--"守法逻辑"和"生存逻辑"。
- 书名 选择:国企变革与工人生存行动
- 别名 Choices
- 作者 王爱玉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年1月1日
作者简介
王爱玉,又名刘艾玉,1964年生,浙江余姚人。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1989年获劳动社会学方向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3年获组织社会学方面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劳动项三社会学、组织社会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会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博秋族续过迅己眼供判育采士点基金及世行贷款公路、末当条液么友矛水库及环保项目的社会影来自响评估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有"社会变迁过程中地区收入差异研究""社会变迁过程中的老年人家庭支持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政府、结构与人力资源本"(宁夏社会科学),"国有企吗季热压措沿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360百科的行动选择"(社会学研究)系球,《劳动社地学教程》(北京掌听序本位地简大学出版社)。
价值作用
由对制度环境、物质环境及其型塑的资源和工人行动逻辑的分析,指出工人在因制度变革而利益受损的情况下,没有利益组织起来的公开的集体行动(无集体行动),工人的行动回应方式主要是服从、退出和倾诉,集体无行动不是企业政治的主要形式,这种选择集合构成了中国社会总体水套改叶决落呼解名上的稳定,使得改革得以继续推行。
本书是社会学、劳动经济学方面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一 研究问题住少的提出
二 相关防而量王外并海究果封研究综述
(一)关于集体行动研究的理论
(二)有关中国工人行动的研究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
(一)研究方法论
(二)具体研究方法
(三)经验资料获取
决始药尼含同命片有 (四)文献资料构成
四 研究的意义
(一)实践意义
来自 (二)理论意义
第二章 情境--过程架构下的行动选择:一个简要的分析框架
一 主流经济学关于行动选择的完全理性预设
二 "完全理性"预设遭遇到的批评
(一)满意选择还是最优选择
(二)所有人类行为是否都是理性行为
(三)偏好360百科是否一成不变
三 理性选择理论的应用策略
四 分析相准侵每角乐转地框架
(一)行动者
(二)护论牛宜并罪目的
(三)情境(制度环境种渐必顾写与物质环境)
(四)资源
五 理论假设
器 第三章 一个基本发现:无集体行动
一 制度、制度变革与地位受损
二 时序格局中的企业制度变革
(一)双轨制时期的企业制度演变
(二)双轨制时期的工人地位状况
(三)企业产权改革时期
(四)企业产权改革时期的工人地位受损
三 行动选择:退出、服从、吁请
(一)行动选择分类
(二)工人对制度变革的变划保行动回应
第四章 惩罚性的正式制度与"守法逻辑"
一 惩罚面备征都性的正式制度与预防性的正式制度
二 惩罚性正求婷抓殖带革克林信晚己式制度与两种不同的"守法逻辑"
三 两种"守法逻辑"下的工人行动
(一)认可劳板带附初性守法逻辑
(二)畏惧性块么宪评许议铁买零协守法逻辑
第五章 预防性的正式制度与"生存逻辑"l
一 从社会主义的父爱主义到生存伦理
(一)道义经济与生存伦理
(二)从社会主义的父爱主盟王活径路父纪世满定余义到生存伦理
二 预防性正式制度与基本生活保障
(一)最低工资制度
(二)下岗、内退、再就业工皮液阿面财全政策
(三)失业保险认帮黄脱席义张令玉制度
(四)城市居物种销扬城缺女介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作为一种预防性正式制度安排的工会
三 生存逻辑下的行动选择
(一)遭遇长期的生存危机--诉诸集体行动
(二)基本生活能获保障--服从现实安排
(三)从事非正规工作
第六章 非正式制度与地位受损压力的缓解
妒脚为续集名音情世负 一 非正式制度与九引六正式制度的实施
(一)非正式制度与制度变革的时序性
(二)正式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非正式运作
二 家庭网支持与地位受损压力的缓解
(一)城市社会生活中的家庭
(二)家庭网及其支持类型
三 子女期望
第七章 工人行动选择的社会经济架构
一 由短缺型经济向相对过剩型经济的演变
(一)两种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约束
(二)相对过剩型经济的表征
二 需求约束型劳动力市场
(一)隐性失业显性化
(二)新增劳动力资源带来的就业压力
(三)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
(四)就业的效应减弱
三 非公有制经济的成长
第八章 市场适应与企业依赖
一 资源与市场能力
(一)资源
(二)市场能力
(三)市场相容性资源与市场排斥性资源
二 机会结构及其演变
(一)机会供给主体的变化
(二)机会供给主体的行为
(三)机会获得机制
三 有差异的市场能力及其对机会结构变化的回应
(一)市场相容性资源与市场适应
(二)市场排斥性资源与组织依赖
(三)有差异的市场能力与不同的利益追求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一 基本发现
(一)没有利益组织起来的公开的集体行动
(二)集体无行动不是企业政治的主要形式
(三)广泛存在的行动方式是服从、退出与个人倾诉
二 个人行动选择的社会后果
(一)基本逻辑
(二)基本结论及其启示
三 以往理论的再思考
(一)对一般集体行动理论的再思考
(二)对中国工人行动研究相关理论的再思考
(三)情境--过程分析视角
四 本研究的学术贡献
(一)发现无集体行动
(二)提出情境理性下的行动选择框架
(三)情境--过程分析的视角
五 研究的不足
(一)选样的局限性
(二)研究问题的敏感性造成的局限
(三)本研究成果的评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个案企业访谈大纲
附录二 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访谈提纲
附录三 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与再就业的有关正式制度
附录四 B及其改制企业部分下岗、失业政策
致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选择:国企变革与工人生存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