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继炎,祖籍湖北武汉,1933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是黄埔十煤沙黑她久八期军官,毕业时刚满二十岁,意气风发,报国心切,恨不得立刻投入战场,所以自愿请求分到抗战前线。后被派往前线参战,加入第七十一军炮兵营,任炮兵排长,退伍时为上校军衔。安继炎老先生现居住在台湾台北市南京东路。
- 中文名称 安继炎
- 国籍 中国
- 出生日期 1933年
-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
- 出生地 湖北武汉
人生精彩
1933年10月31日,三关坡高地是打通滇缅公路的一个关键点,此高地一直被日军占领,由于日军布置了炮兵阵地和机枪碉堡,令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久攻不下。当时担任排长的安继炎接到命令,带领一小队人马,一辆炮车,潜伏在离日军阵地约200米的隐蔽处。来自攻击开始,借助大部队的佯攻炮火和美军空中战机的支援,在事先做好充分定位测量的前提下,微序半句看片裂减须号给安继炎的大炮,发发命中日军碉堡,只用了二360百科十几发炮弹,就将日军的二十余个碉堡炸毁。最后,杀性顿起的传信劳于被电各许担金号安继炎还不过瘾,命令士兵向高地上的一处坟地开炮。意想不到的是,坟地被炸上天的同时,在天上飞舞的还有一挺机枪和一名日军狙击手,去评片哪务讨杂交裂这令所有的士兵看的目瞪口呆。这神来之笔的一炮,令中国军队不费一枪一弹攻克了三关坡高地,最重要的是,避免了进攻时的大量伤亡。

炮兵日记
自1937年开始抗战,日军先后占领并封锁了大陆沿海港口,于1942年5月再以其36师团自缅甸入侵滇资营而械杂各西龙陵,切断我唯一可获外援的滇缅公路,使抗日作战,倍感艰难;因此抗战必须反攻,反攻又以打通滇缅公路为当务之急。
我于1943年自军校毕业,那时刚刚二十岁整,报国心切,恨不得立刻投入战场,所以自愿请求分到抗战前线,而派往美援装备的第一个营--七十一军炮兵营,编入该营第三连第二排担任排长,在怒江东岸惠通桥以北的对门山占领阵地,身挥担任守备。1944年5月5日,七十一军奉攻击龙存铁道陵的命令,5月6日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将军抵达对门山南方的里布嘎高地督战,命令我向对岸红木树的日军炮兵阵地进行攻击,以行威力搜索,虽然我炮都命中日军阵地,但日军却无任何反应,宋总司令对我炮精湛射击,至感兴奋,赞赏,并令再向左方45度的日军仓库射击,因山炮构造特殊,大方向转向较为费时,正在此时,忽听嗖嗖的阵阵长啸,因士兵都是老兵,都有炮战经验,他们大喊"敌人回炮了,赶快掩蔽。"
说时迟,那时快,日军炮弹一阵一阵地打中我阵头地,所有树木,都被炸的摧枯拉朽,一片狼藉,我是第一次上战场,紧张得脸红脖子粗,只有挨打的份,一直等到日炮停止射击,才赶快将火炮转向回来,稍作整顿,随即向日炮反击,于是一来一往,一阵呀绿配封企沉激烈的炮战就此开打,双方互相炮击达三小时之久,日炮终于为我制压。我们判断,他们若不是受到创伤,就是因为他们孤军深入,补给不易,为保存战力,而不得不停火,而我方则因美援补给充沛,所需炮弹,无夜院义茶燃语整被如吧虞匮乏,可以持久作战,终于占得上风,此次炮战,当时重庆报纸均有大幅报道,极为振奋人心,又此次炮战揭开反攻序幕,大军明只该甚它李随即纷纷渡江,展开攻击,歼灭日军56师团,无一人能全身而退外,更重要的是打通了滇缅公路,当时只见育固掌职东庞大的军队装载美援武器如潮水一样涌入抗战的大后方,获致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