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听大师系列
《聆听大师系列(套装共3册)》内容简介:曾国藩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承前启后,卓为有清一代理学大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而得善终。他精研《聆听大师系列(套装共3册)》,养浩然正气而心怀天下,突破理学空谈义理性命的窠臼,以孟子学说修身致用、经世济国。作者在原本没有逻辑联繫的章节分门别类,归于七个主旨,条理畅达、秩序井然,为曾国藩善读古书之明证,也是今世有心读“孟子”并以实践套用为目的的读者的首选读物。
基本介绍
- 书名:聆听大师系列
-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 页数:887页
- 开本:16
- 作者:曾国藩 周桂钿
-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2987510727435
内容简介
《聆听大师系列(套装共3册)》由华文出版社出版。《聆听大师系列(套装共3册)》编辑推荐:曾国藩以中人之资,成就非凡之业,秘诀就是其读《孟子》方法。千古以来读懂《孟子》且能以之经世致用者,首推曾国藩。民生之本,正气之源,治理之道。
专业推荐
媒体推荐
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梁啓超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拉,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毛泽东
你们如能详读曾公,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蒋介石
不要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国学,如果仅仅从国学中寻找对工商管理、金融、经济、公关等等有用的技巧和方法,那就太简单化了。其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协调人和自然的关係以及人和人的关係,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人文无用之大用,也是国学无用之大用。
——袁行霈
我们现在面对的矛盾很多,上到国际、国家,下到家庭、个人,每天每时都有很多矛盾,都有不和谐的因素。如果我们有智慧,能够化解矛盾,就可以有生机、有活力,能够可持续发展。国学是要我们永远朝向未来,给我们更高的智慧,使我们能够自我定位、树立形象。
——余敦康
当今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及其引发的基本矛盾的变化,关乎整个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如何处理好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係,既涉及社会、经济、制度,也涉及科学技术,又涉及人类的心智。
——方立天
——梁啓超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拉,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毛泽东
你们如能详读曾公,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蒋介石
不要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国学,如果仅仅从国学中寻找对工商管理、金融、经济、公关等等有用的技巧和方法,那就太简单化了。其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协调人和自然的关係以及人和人的关係,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人文无用之大用,也是国学无用之大用。
——袁行霈
我们现在面对的矛盾很多,上到国际、国家,下到家庭、个人,每天每时都有很多矛盾,都有不和谐的因素。如果我们有智慧,能够化解矛盾,就可以有生机、有活力,能够可持续发展。国学是要我们永远朝向未来,给我们更高的智慧,使我们能够自我定位、树立形象。
——余敦康
当今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及其引发的基本矛盾的变化,关乎整个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如何处理好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係,既涉及社会、经济、制度,也涉及科学技术,又涉及人类的心智。
——方立天
名人推荐
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粱启超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毛泽东
你们如能详读曾公,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蒋介石
——粱启超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毛泽东
你们如能详读曾公,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蒋介石
图书目录
《曾国藩孟子心得》目录:
前言
例言
壹 人性本善卷
贰 孝弟之道卷
叄 义利之辨卷
肆 王霸之辨卷
伍 治道之要卷
陆 尚论古人卷
柒 为学要领卷
附录
曾国藩原序
朱子《语类》五则
朱子《文集》一则
真西山《文集》一则
朱竹奼《经义考》一则
王白田《朱子年谱》一则
……
《二十二堂国学课》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前言
例言
壹 人性本善卷
贰 孝弟之道卷
叄 义利之辨卷
肆 王霸之辨卷
伍 治道之要卷
陆 尚论古人卷
柒 为学要领卷
附录
曾国藩原序
朱子《语类》五则
朱子《文集》一则
真西山《文集》一则
朱竹奼《经义考》一则
王白田《朱子年谱》一则
……
《二十二堂国学课》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