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方世辉

方世辉

方世辉

方世辉, 男, 1950年12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茶业学会副理事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方世辉
  • 出生日期:1950年12月生
  • 职业:教授,硕士生导师
  • 主要成就:安徽省茶业学会副理事长

人物经历

1976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茶叶系, 同年任巢县农林局茶叶技术干部。1978年5月调入安徽劳动大学(1982年更名为皖南农学院,1989年更名为合肥经济技术学院)茶叶系任教。1983年2月至1984年1月在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进修。 1985-1986年在安徽农学院制茶助教进修班进修并修完研究生主要课程。1990年调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任教。2002年8月18日-2002年8月25日赴越南考察。
《中国名茶志·安徽卷》副主编、《茶叶生产技术》一书主编。

主讲课程

主讲本科生《制茶学》、《名优茶开发》及硕士研究生《茶叶加工原理》等课程。

研究方向

茶叶加工与审评检验。

主要贡献

参编《中国茶谱》以及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叶加工学》和《安徽农业入世问答》。主持安徽省教育厅"安徽乌龙茶研製与开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多篇论文。
参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茶叶加工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7年10月第1版。书号:ISBN7-109-04672-9/TS·63。编写14.8万字。参编“十一五”全国高校统编教材(食品类).《食品原料学》,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6年11月第1版。书号:ISBN7-5026-2551-8.编写第七章茶5万字。参编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茶叶加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书号:ISBN 978-7-109-12369-4.编写绿茶加工,3万字。
科研项目
1997.11-1999.11:主持安徽省教委“名优茶机制工程研究”项目,课题批准号:97JL059;1998.10-2001.12:参加安徽农业大学与英国Unilever研究中心合作研究项目“绿茶、乌龙茶和茉莉花茶香气的形成与调控”; 1999.10-2000.12:承担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办“金寨县茶叶高科技示範园建设”研究项目,项目技术负责人;2000.8-2002.11:主持安徽省教委“安徽乌龙茶研製与开发”研究项目,2000JL065;2001.9-2003.11:参加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六安瓜片有机茶基地建设与推广”项目,项目第二主持人;2003.8-2005.12:参加国家科技部星火计画“安徽茶业集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範”项目,项目编号:2003EA710034,排序4;2006.6-2007.6: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超微茶粉优酪乳的工艺研究”项目,2006JL11411272;2007-2009:参加安徽省科技厅2007年度安徽省科技攻关计画项目“岳西翠兰名茶安全高效标準化生产集成技术研究与示範”,项目编号:略,排序2;2007-2008:主持安徽省科技厅2007年度重点科研项目“安徽乌龙茶研製与开发”,项目编号:略;2008-2010:参加安徽省2008年科技攻关计画重大科技专项“安徽乌龙茶加工技术创新研究与推广套用”,第二主持人;2009.6-2010.12:主持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有机绿茶现代工艺研究及新产品产业化”,项目编号:2009GJC30019;2009.6- 2011.6:参加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画“歙县茶叶清洁化生产及品质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示範与推广”项目,国科发农〔2009〕565 号文,排序2。
科研成果
1988.7-1991.7:参加“名优茶技术开发研究”。1992年5月通过省级鉴定,1993年8月获省科委科技成果证书。1994年2月获安庆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证书号:92-93-3-6;1991.3-1992.10:参加国家农业部“长江中下游和沿淮滩地低丘农业综合模式技术推广”农业丰收计画项目。1993年通过农业部验收,1994年8月获农业部94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2006.9:“茶叶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项目获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证书,证书编号:06-275-07;2007.11:“黄山毛峰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的研建与套用”项目获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证书,证书编号:07-628-06;2009.1:“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套用”获农业部、中国农学会“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第10完成人。
论文论着
1.方世辉,张秀云,夏涛,等.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季节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2.22(2):135-139.
2.方世辉,徐国谦,夏涛,等.茶叶水浸出物、茶汤和水对香气吸附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30(2):151-156.
3.方世辉,徐国谦,夏涛,等.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茶叶科学.2003.23(1):21-26.
4.方世辉,徐国谦,夏涛,等.花茶窨制中几个主要因子对花茶香气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31(4):440-445.
5.宁井铭,方世辉,夏涛,等.绿茶饮料微波灭菌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 32(3):365-368. 通讯作者.
6.宁井铭,方世辉,夏涛,等.酶澄清绿茶饮料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9):122-124.通讯作者.
7.周天山,方世辉,宁井铭,等.咖啡硷对速溶绿茶冷溶性和浊度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12):119-122.通讯作者.
8.宁井铭,方世辉,夏涛,等.单宁酶及协同物质对绿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6):69-72.通讯作者.
9.周天山,方世辉,夏英英,等.陶瓷膜过滤及原料配比对速溶红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9):140-143.通讯作者.
10.周天山,方世辉,余有本.去苦味冷溶型速溶绿茶的加工工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12):160-164.通讯作者.
11.郑鹏程,宁井铭,赵常锐,等.不同摇青工艺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36(1):110-115.通讯作者.
12.赵常锐,宁井铭,丁勇,等.祁红毛茶初制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37(3):471-477.通讯作者.
13.詹罗九,童宗寿,方世辉,等.《名优茶开发》[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3年8月第一版。ISBN7-5337-0953-5/S·163。撰写第六章、第七章,4.1万字。
14.王镇恆等主编.国家“九·五”重点图书《中国名茶志》[M],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第1版。ISBN7-109-06510-3。编委、编撰工作组成员、安徽卷副主编,撰写5万多字。
15.方世辉,费明煦,胡淑霞.《茶叶生产技术》(安徽省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统编教材)[M],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7月第1版。ISBN7-81052-537-9/S·6。主编,并撰写7万字。
16.宛晓春主编.《中国茶谱》[M],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2007年1月第1版。ISBN978-7-5038-4685-4。编委,参编5万字.

获奖记录

2000年7月获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证书。
2005年三月获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方世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