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收集整理民间文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宣传报导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德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 外文名:无
- 责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百科名片
德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协会简介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收集整理民间文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文艺家协会责无旁贷的责任,过去的一年,德阳市民协在省民协和市文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我市民间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积极开展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市民协一年来所作的工作及工作构想汇报如下:
一、工作总结
一年来,市民协乘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春风,紧紧围绕灾后重建中心工作,在德阳市文联的正确领导下,因地制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发掘、抢救、保护、传承、宣传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整理、记录、书写、编撰民间文化艺术,展示民间工艺技术,做了大量富于开拓性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收集整理民间文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年来,市民协和各县(市、区)民协积极组织广大会员收集整理民间文学资料,认真创作文艺作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会员吕雄文主编的民协会员冯发泉编着的《岁月留影》中集出版。会员谭明全收集整理的民间故事《月老祠》,在中国民协主办的刊物《民间文学》上发表,他还採写编辑出刊了什邡沿山旅游景观《双流风光》一书。会员于荣光的中国民间藏品专着《大唐金银器》拟于年底公开出版。什邡市民协组织召开了马井乡土文学座谈会。广汉民协在民间文艺的蒐集、整理和再创作方面,强化输血造血功能。参加2011年广汉松林桃花诗会等採风活动,创作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间绘画等各类稿件40余件,在《上海故事》发表故事2篇,在《巴蜀风》发表1篇。在“5.23”之际,会员刘合根就如何收集、整理,如何深化主题、组合成情节,如何写好故事等方面,精心辅导,谈了经验体会。自费出版长篇民间故事《马祖传奇》。蒋朝参主编的《速海文苑》发表文艺作品10余篇;向阳彩虹俱乐部编的内刊《彩虹文艺》出刊4期,发表民间文艺、诗词等作品40余篇。中江县民协坚持每周同省老年诗词创作研究会一道研讨文艺。会员在《巴蜀诗词》、《颂歌献给党》、《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作家村》等市以上刊物发表诗词、民间文艺作品20余件。会员涂继成出版书法、诗文兼顾的国学名家丛书。廖兴洲主编《万凤之歌》,段启文主编《<西眉春秋>观感集》问世。罗江县民协出版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刊物《醒园》4期,发掘并研究整理李调元《弄谱》资料,《弄谱》雕塑墙等创意与速成。绵竹市民协以绵竹年画博物馆新馆重建为依託,着力打造“中国年画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创作系列精品力作在省、国家级相关平台展示、助推,卓有成效。
(二)积极开展文艺演出,颂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级民协组织和民协会员,积极认真把民间传说编成文艺宣传作品,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成为人民民众的自觉行动。什邡民协指导成立了民间文艺演出艺术团,坚持自编自演各类民间文艺节目,参加什邡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市文联主办的春节什邡之夏文艺宣传活动、蓥华纪念地震三周年文艺演出活动,及皂角街道办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演出,并送文化到回澜柏树村、外西街社区、白果社区,演出10余场次,观众达两万人次,什邡电视台、什邡视听报进行了宣传报导。禾丰乡风民乐队和民歌之乡八角等特色镇民间文艺演展创作频繁,城乡互动什邡民间文艺活动蓬勃开展。广汉市民协所属的团体会员金雁艺术团和向阳彩虹俱乐部,在庆祝建党90周年、国庆62周年以及送戏下乡等方面,自编自演20多个节目,深入农村、城市积极组织文艺演出活动演出10场次,观众上万人次,深受民众喜爱。会员孟开金、张杨惠组织绵竹清平羌汉山歌演出队,自编自演羌汉山歌《土石流无情人有情》、《纪念红军到清平》等节目,排演《太阳出来照白岩》等原生态羌山情歌,深入驻绵武警部队、四川省水利工程人员、省煤田局、省地质资源厅、省巴蜀公司工程人员等慰问演出4次,观众达两万人次。山歌队还受邀到成都市金牛区,参加由公安部、中央电视台、省公安厅联合举办的“推荐十大英雄民警”演出2次,观众上万人次,《四川日报》等媒体作了报导,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此外,山歌队除参加本地的庙会演出、盐井村演出外,还组队参加了德阳、绵竹两地的才艺大比拼活动8次,获绵竹“千坤杯”才艺大比拼第4名,并得奖盃。目前,已经筹建了绵竹市清平乡九顶山羌汉文化山歌协会,强劲助推清平羌汉山歌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传承、保护和打造。
(三)加强宣传报导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会员郭辉图作为马祖禅文化研究会会长,为传承与弘扬什邡马祖文化、红豆村婚庆爱情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项目、助推地方旅游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不竭的努力。会员谭明全、吕雄文多次到什邡师古镇、绵竹九龙镇政府衔接,协助强力打造红豆村婚庆爱情旅游文化品牌、九龙沿山旅游文化品牌,争取地方支持。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绵竹民协积极依託绵竹年画博物馆为视窗、载体,在传承、保护与宣传绵竹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绵竹年画博物馆新馆建成完工,不断收集大量的展品、资料等,用于新馆的布置。积极做好5.12特大地震灾害后绵竹年画资料的整理彙编,大力做好绵竹年画的外宣工作。参加2011年由中国文联主办绵竹市承办的第十届“中国绵竹年画节”。重视馆藏文物保护工作。虽然现有的管理条件差,但每天仍坚持专人24小时看护。积极带头、协助江苏援建年画村、年画传习所的工作,协调年画商家,给他们提供专业上、技术上的支持。组织指导好了镇乡年画传习所的建设。充分发挥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利用年画村、年画传习所的条件坚持后续人才的培养,全年接待大中专院校以及中国小师生一万余人,馆里的专家去给他们做年画知识的教授,年画技能的培训。组织全馆职工积极创作,根据感恩、重建的题材创作新年画。继续做好了“绵竹年画着作权”智慧财产权保护工作。认真思考绵竹民协的发展思路及绵竹年画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效提升年画博物馆人的专业形象。
(四)积极开展文艺交流,保护非遗成效显着
2001年8月13日,德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四届四次理事会议,在雒城广汉隆重举行,来自广汉、什邡、绵竹、中江、罗江、旌阳区等地的八十学子群英荟萃,共商本土民间文艺复兴大计。会上,各县、市、区民协主席分别介绍了协会活动和工作情况,市民协主席喻晓钢作工作总结和工作部署,宣读省民协主席、秘书长对民协理事会成功召开发来的贺电,市文联副主席徐春城作了重要指示。会上,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习传达中共德阳市委李向志书记在市委常委(扩大)会暨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讲话及《中共德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精神。对已故的为德阳民间文艺事业做出显着贡献的老一辈民间文艺工作者刘树模、刘仁铸、张君平、权德泽等表示了深切缅怀。研究市民协今后工作及人员调整。会议还特邀了着名民间文艺作家谭明全就民间文学创作作了《我在收集整理民间文学中得到的教益》专题性交流发言。会后,由本土着名民间文艺家蒋立云、孟开金、张杨惠率队表演的原汁原味的富于川西民俗风情的刮打板、羌汉山歌、锅庄舞等形式的节目,精彩纷呈,将会议推向高潮。会议在团结、友好、进取、民主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为了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各县、市民协组织理事、会员积极开展活动,研讨民简文艺走向、评议刊物、筹备内刊号读物组稿事宜等。
2011年4月,会员胡光葵获中国民协“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与保护贡献奖”,6月,“绵竹木版年画活态传承展”获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太阳神鸟奖”。
组织谭明全、孟开金等会员参与省民间艺术大师评审申报工作。组织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参评工作。
二、工作构想
(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
在各县、市民协经费紧张、办公条件艰苦的情形下,结合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及5.12灾后文化重建等主题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时代要求,各民间文艺演出队以丰富多彩的自编自演的民间文艺展演形式,送文化下基层不少于80次,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为灾后重建提升文化软实力。
(二)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
开展李调元文化研究,整理出版李调元着作。继续组织会员蒐集、整理民间故事、传说、笑话、谚语等,对有基础有特色的民间文艺作品进行再创作,大力扶持“民间文艺写作组”,突出抓好新故事、民间故事、传说传奇创作,力争编印《俗文雅汇》第二辑,编着旅游文集3本,编印会员自费作品集8至10本。在《故事会》、《巴蜀风》等刊物上发表作品7件以上。
(三)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交流
举办民间文艺、非物质文化研讨会力争在20次以上,服务地方旅游文化产业等经济发展,为文化强市做贡献。
(四)做好各级民协组织的换届準备
做好各级民协组织的换届準备,加强组织建设、改选工作,充实领导班子。注重发展年轻会员,办理好会员证换证手续,收缴会费,建立各种登记注册档案,增强协会对会员的凝聚力。做好上级民协会员的推荐工作,整体提高协会实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德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