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且末唐代旧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西南,位于古丝绸之路西域南路上。汉为且末国地,1914年设县,以古国名命名。维吾尔语称为"恰尔羌",有车尔臣、卡墙等译名。
- 中文名称 播仙镇
- 别名 车尔臣、卡墙等
- 维吾尔语 恰尔羌
- 耕地面积 12.6万亩
- 总面积 14.025万平方公里
介绍
播仙镇为且末唐代旧名,位于古丝绸之路西域南路上,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西南。
汉为且末国地,191来自4年设县,以古国名命名。维吾尔语称为"恰尔羌",有车尔臣、卡墙等译名。
起源
且末最早出现在《汉照书》里,为沮末国。《三国志》写作"且志"。西汉建元三年(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将且末黑乱接作超投情况带回内地。从此,且末与内地的联系不断加强。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因避战乱,鄯善王率纸求认目看天游4000余户西奔且末。隋360百科末大乱,吐谷浑恢复故地,攻打隋朝河右郡县,隋朝防御不了。 贞观九年(635年),唐朝出兵攻灭吐谷浑汗国,吐谷浑成为唐朝下属,且末则被唐朝攻占。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玄奘自印度取绿内础经回国经且末,并在《怎大唐西域记》中对且末有记载。唐上元三年(676年),且末郡改为"播仙镇",属陇右道沙州。唐贞元年间至大中四年(785-850年),吐蕃占据且末。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87年),称"者里辉"。元朝从内地景纸收迁1000余人与元军新附伯治局军杂居,在且末屯田。明代称"扯力昌"。清光绪十年(1884年距那把验优文率交看础说),清政府在新疆建黑省后称"卡墙",并再次设稽查所,设且末县治。民国三年改为且末二等县,归阿克苏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属焉耆专区。1954年,属库最者尔勒专区。自1960年至今,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且末县隶属于巴音郭楞缩试本曲蒙古自治州,位于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东与若羌县交界,西与和田地区的民丰县毗邻,南屏阿尔金山与西藏接壤,北部伸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尉犁县和阿克苏地区的沙雅县相望,总面积为14.025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第二大县。总面积中,山地面积6.23万平方续答公里,占44.42%;沙漠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38.37%;山前倾斜平原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占17.21%。国道315线和塔中沙漠公路横贯县境。县城距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经塔且沙漠公路667公里。
行政规划
全县辖1个镇、11个老具酸乡(3个牧业乡)、1个良种场、2个国营牧场、2个农业综合开发来自区,县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360百科设兵团农二师且末工官行区加程支队。现有总人口6万人,由维、汉、回、蒙、满、哈萨克等十三个民族组成,其中:维吾尔族占76.95%,汉族占22.77%,其他民族占0.28%。现有耕地面积12.6万亩,人均耕地2.1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