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双志,男,1982年2月18日生,毕业于柏林自由大学,德语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语系青年研究员 。
- 中文名称 李双志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
- 出生日期 1982年2月18日
-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人物经来自历
2004年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文学学士学位 ;
2360百科007年获北京大学策官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文学硕根士学位 ;
2013年获柏林自由大学(FU BERLIN)德语文学专业博士学位 ;
2007年7月至2014年12月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助教、讲师 ;
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 ;
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获德国亚历山大·洪堡基金会博后奖学金资助,在德国哥廷根(GÖTTINGEN)从事博士后研究 ;
201车境四该商类6年10月起,任复旦大学排书工婷机粮活孔外文学院德文系青年研究员。
学术发表
中文论文
- 核心期刊论文:
《语言、身份与写作--试论卡夫卡、策兰和赫塔·穆勒创作的文化背景》,见《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三春稳第2期;
《乡土经验与世界文学--试论莫言与赫塔·米勒的文学创作的异同》,见《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荷尔西蒸定德林与德国人的民航改许考政诉形才态族情结》,见《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3年第6期;
《家族史与当代德国文学的历史记忆叙述模式》,见《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第4期;
《汉语荷镇尔德林的意味和形式》,见《读书》2013年第10期;
《世态·人情·性事:<金瓶梅>的窥淫笔法与西传曲折》,照《读书》2016年第3期;
导号眼蛋立际物笑讨 《移情与间离:文学电影的非常规演绎:论奥地利女导演鲁特·贝克曼的《损失梦人》》,见《世界电影》20液评免措18年第4期;
主解组认础略干双溶怀- 其他期刊论文:
《磁六米省容临界的渺然之美--评霍夫曼斯塔额宜顾凯则误普波尔的<春尚早>》,见《德语学习》2008年第2期;
《德语文学阐释的神学之维--评谷裕博士的<隐匿针个教序的神学>》,见《德生句使松感景运煤台式底语学习》(学术版)2009年第1期;
《失地孤客两彷徨》,见《上海书评》2010年12月5日;
《极简主义形式下的多重讽刺--读海纳·米勒的<心石>》,见《世界文学》2011年第3期;
《字面有深意,得意勿忘言》,见《文艺报》2013年6月12日;
《情欲的异托邦:试论歌德的洋担社只免料量鸡应照接《罗马哀歌》与《西东合集》中的空间诗学》,见《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年第6期;
《他者之眼:德语移民文学中的新动向》,见《北大德国研究》第七卷;
《莱茵河畔传汉笛:德意志土地上的中华文明使者》,见《外国文艺》2018年第2期;
《东海西海诗心同:记德国汉学家君特·德邦》,见《外国文艺》2018年第2期;
- 论文集论文:
《流亡者群像--评克劳斯·曼的<火山>》,见《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4卷(2010年);
《德国当代文学中记忆与现实的关系初探》,见《战后历史进程中的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译林出版社2013年5月;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雷文特罗与世纪末的自由女性神话》,见《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7卷(2013年);
《全球时代的跨界旅行--当代德语文学中的漫游主题浅析》,见《全球化·多样性·新趋势:当代外国文学研究》,译林出版社2014年7月。
德语论文
- "Siehst du die Stadt?". Hugo von Hofmannsthals Topographie des Ästheten, in: Literaturstrasse. Chinesisch-deutsches Jahrbuch für Sprache, Literatur und Kultur, Bd. 11, Würzburg 2010, S. 237-244;
- (zus. mit Michael Ostheimer): Sprachhäutungen. Die chinesische Gegenwartslyrik kultiviert an der gesellschaftlichen Peripherie den kreativen Freiraum, in: Neue Zürcher Zeitung v. 6. Februar 2010, S. 21 (Beilage: Literatur und Kunst);
- Der Lyriker als Kosmopolit? Die Weltoffenheit und Weltimagination in der chinesischen Lyrik der 1980er-Jahre, in: Literaturkritik.de, Nr. 6, Juni 2011 ;
- (zus. mit Michael Ostheimer): Ortswechsel des Schreibens. Gegenwarts- literarische Beispiele für deutsch-chinesische Rezeptionsprozesse, in: Ernest W. B. Hess-Lüttich gemeinsam mit Corinna Albrecht und Andrea Bogner (Hg.): Re-Visionen. Kulturwissenschaftliche Herausforderungen interkultureller Germanistik, Frankfurt a. M. 2012, S. 195-208;
- Eine weibliche Stimme als Mythenkorrektur. Ein Versuch über Ingeborg Bachmanns Undine geht, in: Liu Wei, Julian Mueller (Hg.): Frauen. Schreiben. Oesterreichische Literatur in China. 2., Wien: Praesens Verlag 2014, S. 176-182;
- "Noch spür ich ihren Atem auf den Wangen". Betrachtung einer konstanten Konfiguration bei Hugo von Hofmannsthal, in: Literaturstrasse. Chinesisch-deutsches Jahrbuch für Sprache, Literatur und Kultur, Bd. 14, Würzburg 2014, S. 67-77;
- Vom Herzen zum Tier und wieder zurück. Eine Untersuchung:zur vielseitigen Tiergestaltung in Herta Müllers Herztier, in: Herta Müller und das Glitzern im Satz. Eine Annäherung an Gegenwartsliteratur, Würzburg 2016, S. ;
- Die Jugendbewegungen in der deutschen Literaturgeschichte und ihre Rezeption in der 4. Mai-Bewegung in China, in: Generationenverhältnisse in Deutschland und China, Berlin 2016, S. 47-58;
- Ästhetischer Narzissmus in der deutschen Literatur um 1800 und 1900,in: Zeitschrift für Literaturwissenschaft und Linguistik 2016, Nr. S. 55-68.(A&HCI)
- Das Land jenseits der Mauer: Karl Kraus''Chinesen-Komplex'.Jüdisches Österreich – jüdisches China. Geschichte und Geschichten aus dem 20. Jahrhundert. ed. by Liu Wei, Urs Luger, Alexandra Wagner. Wien 2018. pp. 84-93;
- Konstruktion einer Seelenverwandtschaft als Beitrag zur Kanonbildung: Eine Betrachtung der Goethe-Auffassungen von deutschen Sinologen.Seminar54:2 (May 2018), pp. 231-246. (A&HCI);
英文论文
- "Wenn ich ein Chinese wäre":The Austrian-Jewish Imagination of China around 1900 revisited.Austrian Studies24 (2016). pp. 94-108. (A&HCI)
译著
[德] 马汉茂等主编,李雪涛等译:《德国汉学:历史、发展、人物与视角》,郑州:大象出版社都武秋地察,2005年11月 (合译);
沙料朝架手冲名击历知 [德] 顾彬主编: 《中国文学史 第四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合译);
[德] 胡戈·弗来自里德里希:《现代诗歌的结构》,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10月;
[德] 赫塔·米勒:《托着摩卡咖啡360百科杯的苍白男人》,南破值永运个名务死女想段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力不案火文9月;
[德] 曼弗实雷德·弗兰克:《浪深漫派的将来之神--新神话学讲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据统阳食知他优侵配跳;
[法] 菲利普·拉库-拉巴尔特 / 让-吕克·南希:《文学的绝对:德国浪漫派文学理论》,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12月(合译);
[德]瓦尔特·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北京:北搞次厚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续农顺创又称片听危月 ;
[德]赫尔曼·黑塞:《荒原狼》,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衡认语3年6月 ;
[奥]胡果·封·霍夫曼斯塔尔:《风景中的少年:霍夫曼斯塔尔诗文选》,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