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李延辉

李延来自辉,男,1973年出生于山东青州 。

2003年获360百科清华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 。2007年受聘为青岛大学教授,博导,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 中文名称 李延辉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山东青州
  • 出生日期 1973年3月7日
  • 职业 教师

简介

李延辉

  1992年9月-1996年7月在大连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专业铸造,获学士学位;

  1996年7月-1999年5月在大连铁道学院材料与充掌王口济都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专业金属材料与热处理,1999年7月在大连铁道学院来自获硕士学位;

  1999年5月受老电究-2003年7月在清华大学机械土制介听散亮去础四往将工程系学习,专业材商足抗料加工工程,2003年7月获博士学位;

  2004360百科年4月-2007年4月在诺丁汉大学机械、材料与制造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7年4月被评为青岛大学第二层次特去查即季远搞料装满部聘教授,在青岛大学机电学院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功能器件的研究。

学术兼职

  1. 国际化学与工业学会(Society of Chemistry and Industry)会员;

  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具节气gy,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钱车乙乡青成y B, Carbon,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缺切联却ials, J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和攻宽父矛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等国际学术刊物的稿件评审员。

研究来自方向

  1.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2.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将碳纳米管改性或负载其它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作为吸附材料去360百科除污水中的有害金属离子或有研司特又误不脸浓冷站机物。

  3.质子交换模燃料电池催化剂抗一氧化碳中毒能力的研究。

布停皮硫单室  4.纳米材料的场发射、光致发光、耐冲击波性能企乎底、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研究。

课题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博士基金等多项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级项目和英国EPSRC项目研究。在《J.Am.Chem.Soc.》、《Advanced Materials》、《Small》、《Chemistry of Material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更均《Applied Phy告逐sics Letters》、《Carobn》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3篇,被《Science》、《或左诉运价随装证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Nano 胡笑鱼春事格块类没还面Letters》保品、《Environmenta鸡育切价号致l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国际著名刊物引用1150余次。另发表国际、国内会议论文9篇,合作申请专利2项。

  1、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超级活性炭吸附级项意态士储放氢的基础研究,课题编输生密心奏号TG2000026404,项目经费:100万(2000-2004)。

  2、 碳纳米管江她防准刑乡双层电容器的研究(经费来源:红塔集团与银港集团资业注比工有军热助),项目经费:630万(1999-2004)。

  3、新型无机纳米管和生物化学纳米复合材料:大批量制植岩端真难销序备,表征和其性能研究,经费来源:英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PSRC),项目经费:750万迅青(2003-200协着些黑绝参8)。

个人荣誉

  1.2001-2002学年度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

  2.2003年获清华大学学生的最高学术荣誉奖第八届"航天海鹰杯"学术新秀奖。

  3.2004年博士论文"碳纳米管的修饰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论文论著

  1. Li, YH; Zhao, YM; Ma, RZ; et al. Novel route to WOx nanorods and WS2 nanotubes from ws2 inorganic fulleren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10 (37): 18191-18195 2006.

  2. Li, YH; Zhao, YM; Roe, M; et al. In-plane large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films: in situ synthesis and field-emission properties. Small, 2 (8-9): 1026-1030 2006.

  3. Li, YH; Xu, CL; Wei, BQ; et al. Self-organized ribbons of aligned carbon nanotube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14 (2): 483-485 2002.

  4. Li YH, Zhao YM, Zhu YQ, et al. Mechanical and NH3 sensing properties of long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ropes. Carbon 44 (9): 1821-1825 2006.

  5. Li YH, Di ZC, Ding J, et al. Adsorption thermodynamic, kinetic and desorption studies of Pb2+ on carbon nanotubes. Water Research 39 (4): 605-609 2005.

未来发展方向

  一、碳纳米管改性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不同方法制备的碳纳米管、不同氧化剂处理的碳纳米管以及沉积了金属氧化物的碳纳米管对污水中氟离子、铅离子、铜离子和镉离子具有优良的离子吸附性能。但是,碳纳米管在吸附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纳米尺度的碳纳米管的分离问题;碳纳米管本身对水环境的影响问题;碳纳米管吸附的物理化学机制问题等,为今后碳纳米管作为吸附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同时推动纳米材料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届时将大力促进纳米材料的推广应用,产生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利用碳纳米管的独特性质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例如用碳纳米管材料增强树脂,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导电性能、耐腐蚀性能和屏蔽无线电波的性能。用碳纳米管增强陶瓷复合材料(基体材料如氧化铝、氧化钇和氮化硅等),通过其强度和抗冲击性能,从分子尺度上增强碳纳米管与金属基体如铜、铝和铁的结合力,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三、碳纳米管沉积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在电化学和储能材料方面的研究

  碳纳米管在超大容量电容器以及电化学储氢方面显示优越的性能,但是对于碳纳米管沉积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硼化物纳米颗粒在电化学和储能材料等研究进展却十分缓慢。今后研究重点将集中在碳纳米管沉积铁、钴、镍、铜、稀土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以及硼化镁纳米颗粒或纳米线后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如果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会极大丰富纳米物理和纳米化学等新领域的研究内涵。

  四、无机纳米线、纳米管的制备、表征和性能研究

  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线、纳米管具有特殊的电学、磁学和光学等性能,今后的研究方向为采用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制备纳米材料,通过掺杂、复合或激光诱导等方法制备金属、合金、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离子晶体和半导体等多种无机纳米材料,研究其优良的性能,为推进它们在纳米结构器件上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李延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