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太和乡

南阳市社旗县太和乡位于社旗县南部,距来自县城24公里,东邻丁庄乡,西与李店镇、青台360百科街隔河相望,南含脱去及友进与唐河县源潭镇接壤,北与兴隆镇毗邻。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亚此供律找兵范稳12°52′,北纬32°51′,南北长10.15公里,东西宽8公里,总面积50.5平方公里。辖刘集、范楼、马埂、闫店岗村、宋庄、后赵六个村委会,58个自然村,31000多人。

  • 中文名称 太和镇
  • 行政区类别 乡镇
  • 下辖地区 闫店岗村、刘集村、宋庄村、后赵村、马埂村、范楼村
  • 政府驻地 太和寨
  • 电话区号 0377

历史沿革

  清代李姓建村,取名李夭庄,原有10米高、3米厚的正方形土寨,并寨沟环绕。1930年村首富李子炎仿照北京皇城改造寨墙和门劳置楼,并石刻"泰龢寨"门匾嵌于城门楼上,取意"国泰人和",寨名遂改。

  明清属唐县青台保,1913年属沘源县,1921年属源潭区,设太和乡。1931年属唐河县太和保,1947年属唐北县,县人民政府驻太和寨。1949年4月属唐河县源潭区。1958年太和人民公社,1961年建太和区,下辖5个人民公社。1965年划归新设立的社旗县。翌年撤区设永红人民公社。1982年复名太和人民公社,翌年改乡。

  乡政府驻地太和,旧称泰和寨,取太平祥和之意,自古物阜民丰,人杰地灵。解放前蒙古族大庄园主李自炎居地称富一方。1941--1947年,河南省私立"蔚文来自中学(分设初中部、高中部和女中、女师部)在此办学,成为当时唐、泌、宛毗邻一带规360百科模最大、设备齐全的最高学府,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人才,"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象婷而声名远播。

自然环境

  中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土岗,地势较高,东、西部稍低,唐河沿西部边缘蜿蜒南流,境段长13.5公里。马河从东部流过,另有印升军额决减然非该头小河数条流经境内。耕地64183亩,其中岗丘面积占47.5%,平原占52.5%,耕地面积58000亩,有效灌溉面积13500亩,境内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102到135米之间,西边纵贯南北的唐河,是与李店镇的自然界河,另有马河、王河、堰河穿境而过,在王河上建有"百米库"。气候属于景友标只材带合技何办孩北亚热带边缘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81使晚喜木0mm,日照时间2抗胶右依式九万鲜148小时,年平均开宣燃格喜坏员气温14.6℃,无霜期长达226天,具有冬冷少雨雪,春旱多大风,夏热多雨水,秋晴气候爽的特但断说点。境内土质良好,酸碱性适中,PH=6.5-7.2,代换性阳离子高,适宜各种化肥施用,土壤类型有黄棕壤土,占总面积的58.3%,砂礓黑土占总面积的40.2%,壤土占总面积的1.2%。

太和乡行政区域

  411327304。2006年,辖6个村委会:刘集村、范楼村、马埂村、闫店岗村、宋庄村、后赵村脚增神(59个自然村,1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非农业人口0.2万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乡。

  太和乡位于社旗与唐河两县的交界处,是区域性的中心集镇, 自古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市场繁荣,个体工商户达700余家,辐射半径达30公里,涉城级煤又房及两县10余个乡镇近250个自然来自村。社太路、李丁路、泰源360百科路、太苗路形成纵横交织的公路网,交通便利。程控电话、宽带网络架起了晚还卷草突音银与世界各地联系的桥限海约且眼式际亲梁,通讯便捷。

  太和乡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富民强乡为总体目标,以项目建设为重点,配食缺以改革为动力,以读愿皇殖科技进步为先导,统筹全乡经济协调发展。开展"诚信太和"活动,打造"信用之乡"。着力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之乡,以平原绿化高级达标为契机,营造"绿色太和"。

经济社会:

  (一)产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太和乡初步培育出了粮食、棉花盟责持、畜牧等加工、贮藏、销售龙头企业,带动了支柱产业的发展。二是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突出特色,发展规模种植。不断巩固提高棉花、林果、畜牧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烟叶、突他由乎还呢破队父少溶蔬菜等特色产业,并实现规模经营。支柱产业、特色产业规模和效益实现新的突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

  太和乡初步形成以小麦、棉花、大豆、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体系。有大型面粉加工厂两个,大型棉花加工厂两个,畜产品加工冷藏企业一个,在建的大型豆奶厂一个,一千亩优质果桃生产基地及加工厂项目已达成意向。

  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太和乡正以全新的姿态,以"诚信太和"、"绿色太和"建设为载体,抓住机伯喜答京小下遇,应对挑战,广招客商,共谋发展,使太和的经济社会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太和乡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