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犀,古代传说犀牛角有白纹,感应灵敏,所以称犀牛角为"灵犀"。意思是比喻心领神会,感情共鸣。出自唐·李商隐《无题》诗之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中文名称 灵犀
- 外文名称 tacit understanding or comprehension
- 读音 líng xī
- 来源 犀牛角
- 组词 心有灵犀,心有灵犀一点通
词语概念
基本解释
[rhinoceros horn] 犀牛角
身无彩凤静月个超往练庆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引证来自解释
1. 犀牛角。相传犀角有种种灵异的作用,如镇妖、解毒、分水等,故称。
唐·韩偓 《八月六日作》诗之四:"威凤鬼应遮矢射,灵犀天与隔埃尘。"
宋欧阳修《再和圣俞见答》:"如其所得自勤苦,何惮入海求灵犀。"
宁调元入害矛化构算《秋兴用草堂韵》田作出岩:"分波终仗灵犀力,填海犹存精卫心。"
2. 旧说犀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感应灵敏。因用以比喻两心相通。
唐·李商隐《无题》诗之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词:"玉立娉婷,一点灵犀寄目成。"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四折:"没揣的灵犀一点潜相引,便一似生个身外身。"
明 王玉峰 《焚香记·盟誓》:"但得皆如意,两情称。始信一点灵犀,诚通海神。"
基本含义
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名通天犀,有白色360百科象线一样贯通首尾,被看作红占静案是一种灵异之物,所以叫做灵犀。到了唐代,诗人李商隐写了那首著名的《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世斯滑当反怎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后来"灵犀"或者"心有灵犀一点通"被大家比喻成两人在思想或者感情上心灵相通和默契的意思。
长期相处的人,对对方的性格、举止、习惯很了解,在吸度甚令短异氢帝某些时候甚至不需要语言来交流的。有时候他一个眼神,你马上就能会意,这就是心有印罗练液秋步低历整法迅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