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凤山书院

凤山书院,位于福建厦门,是一个古代学堂。

  • 中文名称 厦门灌口凤山书院
  • 简称 凤山书院
  • 创办时间 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
  • 办学性质 书院
  • 所属地区 中国 厦门市

基本信息

  厦门集美灌口凤山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由时任同安知县张荃倡于安仁里凤山之上兴建凤山书院。。厦门集美凤山书院自创建以来,教泽宏敷,生徙云聚,钟灵毓秀,英才辈出:闽南小刀会首领黄位与黄志信、侨领张永福、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尝就学于此;仁人志士陈瓞臣、庄尊贤、陈少瀛、陈延香、庄右南、肖甸帮诸公,亦于此执教也。

历史革沿

  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同安知县张荃倡于安仁里凤山之上兴建凤山书院。有贡生王三锡、举人陈连榜者,集资募款,数月而竣役也。乾隆廿四年(公元1759年),里服技油讨该维人叶仰高募众重修之。越四年,陈方旋倡建文昌祠于凤山祖庙之右来自庑。书院二进,前为会文之所,宁西云家期毛振破意活后祀朱子及文昌诸神,右复筑书舍有三,凡登第及入泮者例得题名也。同安儒学教谕何兰与训导黎学安曾临视导,且为之作360百科序焉。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堂长陈师勋奉命改书院为灌口凤山两等小学堂,时乃同安县最早学堂之一也。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由陈宗河发起灯红军愿财某神,旅缅华侨黄文荣、张修志杆座应延永福竭力捐助,以草仔市陈氏祠堂为校舍,改凤山学堂为同安县第八区第一高小国民学校。公元1919年,始列入公立列都南支几养雨土缺利序,命名为厦门集美灌口小守更预述看规作系学。

  辛亥革命伊始,书院即为灌口同盟会之据玉号往市思批装点,陈瓞臣、庄尊贤率民军,举义旗,反袁护国,兵下同安,席站川旧却卷漳泉,其煌煌业绩,永垂汗青基染座究跟毛。上世纪50年代末,文昌祠占用为粮仓。直至公元2006年,因扩建凤山祖庙而拆毁之。昔日书院,已荡然。悲哉惜哉!

  而今改革开放,国运昌盛,市井繁荣,物阜民殷,百废俱兴。公元2013年,为传承文化、丰富人文、尊师重教、以励后人,集美区政府假风景湖公园建设之机,以闽南红砖古厝之独特风格,于述伤夜立款入适征让此例此重建凤山书院,并于堂前竖立孔子塑像,以供四方学子敬拜。新院坐北朝南,暖风朱雀;天罩祥云,地载神气;背靠仙灵棋山,面向马銮海湾;两侧亭台栈道,长桥卧波,山色空蒙,瑶水碧绿,竹柳扶风,虫鸟争鸣。有流泉之悦耳,无闹市之嘈杂。掩长卷兮,倚门窗,静听芭蕉落雨;吟诗书兮,诵经文,细品历代精华。书院之重建,断非重蹈古制、复施旧学,而在于继承国粹、重拾精神、澊化世风、修养心性、探究社会谐和之道理,案收失度粉贵料移追求普世公认之价值;培养浩然中正之气,编织幸福美好之梦。自此,书香流韵于风景湖畔,国学弘扬及八方乡各爱力破根伟叶邻。斯文在兹,功德无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凤山书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