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红娟,女,江苏无锡人,理学学士(南京大学);教育学硕士(来自多伦多大学);现任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获得过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优秀教学奖(1998年)等奖项。
- 中文名称 张红娟
- 国籍 中国
- 职业 教师
- 毕业院校 南京大学
- 主要成就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优秀教学奖(1998年)
人物经历
1、范调以他缩待尔既高1988.9-1992.7: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应用化学专业)。
2、1998.9-2001.7: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硕博联读(比较道德教育专业)。
3、2001.9--2003.7:多伦多大学安大施完略教育研究院硕士(教育哲学专业来自)。
4、2004.1--至今: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博士(教育哲学专业)。
1、1992年7月- 1996年4月:南京大学化学系。
2、1996年5月至今:360百科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主讲课程
本科生(公选课):人生修养导论,思想道德修养。
研究生(硕士):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研究生专业英语(当代西方道德哲学方向)。
课程班: 当代教育哲学。
主要贡献
1) "Of mothers and teachers: roles in a pedagogy of caring,"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 Volume 觉犯36, Number 4, December 2007)。
2) Understanding Others: Enlarging Iris Murdoch's Idea of Moral Attentio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来自ociety of Austra360百科lasia (PESA),2007年年会会议论文。
3) "(某些)品德教育对自由主义民主的危害",译文,《开放时代》,2006,9,第1译者。
4) "根深蒂固的自由主义和压迫性的社群关系--道德教育主体面临的一个两难困境",译文,《开放时代》, 2006,1,第1译者。
5) "The Changing Moral and Civic Education in China Mainland and Taiwan"(book review),Jou激错rnal of Moral Education (Vol. 34, No.3, Sept. 2005).
6)"Deyu as moral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Ideological funct节居附斗食日孔稳假继ions and transformations,"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Vol. 35, No. 4, Dec. 2004). 通讯作者.
7) "尼采美学的人生启示",《广东社会科学》,2000, 1。
8) "岭南文化的灵活善变与广东经验",《现代哲学》,2000,1,第1作者。
9) "真爱人生",《古今人生路》,pp.499-524,张孝宜,李萍,钟明华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学术研究》,1999, 11。
11) "德育中的情感因素",《思想合校玉员脸争鱼露教育探索》,1999, 1。
12)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改革与实践》,中山大学出版奏派杂我良扩态晚扬社,1999。
13) "世纪之交的德关季它应者育与社会环境刍议",《广东社会科学》,1997,4。
1、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人际关系研究》,课题负责人。
2、 教育部思政司委托项目《高校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发展特征研究》第2参加者。
1、2008年4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第3届亚太地在乎零化服烟若煤钱区道德教育联合会(Asia 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上发表论文"M含交物钢希英校职略oral Attention: Bridging the individual and the gro掌接学刑测马个up in Chinese moral education".
2、2007年5月:在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乐须般举行的第2届亚太地区道德教育联合会(Asia 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上发表论文"Difference in Harmony: The potential for dynamism and confli演正均氧ct in Chines格今列专e social relati去身民几企印酸己议民脚ons."
3、2006年10月:在日本Reitaku大学道德科学研究所举行的第1届亚太只约负报历在地区道德教育联合会(Asia 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上发表论文"De本延veloping Civic Morality: the Transformation 害印of Moral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4、2006年7月:在瑞士举行的美国道德教育学会第32届掉蒸八他分却年会(The Association for Moral Education 3态款且形州娘因出题北值2th Annual Conference)发表2篇论文(1) "The Intersection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Deyu as Moral Education in China Mainland",(2)合作发表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China: Origins, Development and Approach".
5、2006年6月:在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主办的"培育民主素质的道德及公民教育教学策略"国际研讨会上发表论文"Democratic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Chinese Community Schools".
6、2004年11月:在美国道德教育学会第30届年会(The Association for Moral Education 30th Annual Conference)"Moral Education in Chinese Societies" 论坛中发表论文。
7、2004年3月: 在加拿大举行的北美教育哲学协会(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Agency after Foucault" 论坛中发表论文 "Woven from Identities, Weaving with Agency."
获奖记录
1、1998年,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优秀教学奖。
2、1999年,获安泰奖学金。
3、2000年,在由中山大学教务处组织,学生匿名参与的全校公共课教学质量评估中,所教四个班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均被列入教学质量前10%名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