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名。即紫苏。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茎叶色紫,夏秋开红或淡红色花。叶与果实可入药,并供食用。为我国特产。
- 中文名称 苏
- 拼音 sū
- 部首 艹;艸
- 注音 ㄙㄨ
- 总笔画 19;20(因草字头变4笔)
输入信息
"苏"简化为"苏"
苏 | 拼音 | 注音 | 简体部首 | 繁体部首 | 来自简体部首笔画 | 简体总付杠故酷笔画 | 繁体部首笔画 | 360百科繁体总笔画 | 字形分析 |
及界层双训温玉sū | ㄙㄨ | 艹 | 那弱配之总细乱 艸 | 3 | 19 | 4 | 20 | 左右结构 |
统一码UNICODE | 五笔 | 仓颉 | 郑码 | 新四角 | 笔顺 |
U+8607 | 觉还向太 AQOT | TNFD | ERMF | 44394 | 一丨丨ノフ丨フ一丨一丶丶丶丶ノ一丨ノ丶 |
基本字义
名词
- 植物名。即紫苏。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茎叶色紫,夏秋开双斗陈来红或淡红色花。叶与果实可入药,略测知无容源套阶章导矛并供食用。为我国特产。
- 下垂的穗状装饰物。如:「流苏采式服定施冷触组延序」。南朝梁·简文帝·七励:「金苏翠幄,玉案象床霉耻戏。」
- 江苏省的简称。
- 苏州的亮简称。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姓。如宋代有没出早久直液述动苏轼。
- 前"苏联"的简称
着激道合示动印青空动词
- 苏醒、死而复生。左传·宣公八年:「晋人获秦谍压约占团,杀诸绛市,六日而苏。」同「稣」。
- 睡醒。唐·杜荀鹤·早发诗:「东窗未明尘梦苏,呼童结束登征途。」
- 获救、缓解。书坏调皮机增经·仲虺之诰:「徯予后,后来其苏。」唐·杜甫·江汉诗:「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 割草。史记·卷九十二·淮单星足占移误艺固义盟阴侯传:「樵苏后爨,字远影赶企粒好属师不宿饱。」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申渗全集上】【艸部】 苏 ·康熙笔画:22 ·部外笔画:16
《唐韵》素姑切《集韵》《正韵》孙租切,音酥。《说文》桂荏也。《本草》紫苏。《注》苏,从稣,坐较早舒畅也。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道埋故备之苏。苏乃荏类,而味辛如桂,故《尔雅》谓之桂荏。
又《扬子·方言》苏,芥草也,江淮来自南楚之闲曰苏。
又木名。《诗·郑风》山有扶苏。《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又流苏。《西京杂记》昭阳殿壁带往往为黄金釭,皆衔五色流苏。《司马相如·上林赋》《360百科注》苏,析羽也。
甲用 又息也。《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
又死更生。《战国策》勃然乃苏。
又取也。《屈原·离骚》苏粪壤以充帏兮。《纲目集览》取草曰苏。
又《韵会》苏苏,气索貌。《易·震卦》因外较真乐震苏苏。《注》恐惧不安之貌。《王注》躁动貌。艰慨循
又台名。《吴语》高高下下,以罢民于姑苏。《注》姑苏,台也。
又亭名。《后汉·郡热述蛋稳球毛胜笔总松国志》襄国有苏人亭。
又国名。《魏志·东夷传》诸国各有别色,名之为苏涂。
又姓。《书·立政》司苏公。《传》忿生为武王司,封苏国。
又《集韵》山於切,音字疋。诗扶苏之苏,徐邈读疋。
又《字汇补》苏故切,音傃。《荀子·议兵篇》苏刃者死。《注》她福纪十苏读作傃,谓协凶察相区九军阿止四句由再哥向格斗者。
说文解字
桂荏也。桂上锴本有苏字。此复写隶字删之未尽者。苏,桂荏。释艸文。内则注曰。改芗苏,桂之属也。方言曰。苏亦越界齐固卷号荏也。关之东西或谓之苏。或谓之荏。郭朴曰同烈胡列刚。苏,荏类。是则析言之则苏荏二物。统言则不别也。桂荏今之紫苏。苏之叚借为樵苏。从艸。稣声。素孤切。五部全殃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