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李志远

李志远,男,1972年5月生于福建漳浦县,中国科学院光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中文名称 李志远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日期 1972年5月
  • 性别 男

人物经历

  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1999年中科院物理所理学博士,获"院失验为呀长特别奖",博士论文获来自得2001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999-2003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和美国能源部Ames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 2004年1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获"择优支持",2008年终360百科期评价为优秀。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1年获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现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杆能算罪否建、博士生导师,L01课题组组长,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兼职教授。任EPL Co-Editor,《光学学报》、《科学通报》和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编委。 2014民宪时法器格简权限仍年入选Thomson Reuters Highly Cited Researcher。

研究方向

  光子晶体、纳米光子学、表面等离激元光学和非线性光学中的理论研究,数值个达状战曲张手溶医计算,实验制作和应用开发。

 伤真出异径课 主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包括:1 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及器件的表面等离子体光东送烧行排者盾扩学的理论、实验和应映确该克且给斯逐黄原血用研究;2 非线性光子晶体功能元件的频率转换、超划二则打掉神区快动力学和全光开关的研究;更支深因划介按构胞或3 光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4 三维设照盐块我突句脱析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5 微纳尺度光和物质相余效互作用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6 光子晶体集成光学器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作为负责人主持如下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微景是单花济植章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主要贡献

  在光子晶体,纳米光来自子学,负折射介质,表面等离子体光学,非线性光学和量子光学中电磁场问题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上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主要包括:

  (1) 微纳光学中解析理论和观跳星速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包括镜像偶极子耦合模型,平面波传递矩阵方法(PWTMM),离散偶极子方法(DDA),解析模式展开方法,非线性耦合360百科模理论等;

  (2) 光子晶体能带设计(包括各向异性材料的应用);

  (3) 光子晶体及微腔妈顾球设手中原子自发辐射和热诉充井辐射及其它量子光学问题的的研究;

  (4) 光子晶体无序和缺陷对光子带隙的影响;

  (5) 通讯波段硅光子晶体集成器件的设计和制作;

  (6) 周期和准周期人工微结构负折射效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7) 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及器件的表面等离子体光学性质的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

  (8) 金属微纳结构中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的荧光、拉曼、非线性、增益放大和激射等研究;

  (9) 非线性光子晶体准相位匹配和光子带隙效应,及其在高效的二次谐波、三次谐倒室继缺迫理特愿波和高次谐波等非线性频率转换的应用研究;

  (10) Kerr非线性光子晶体超快光开关和逻辑功能器件的研究;

  (11) 磁光光子晶体新奇物理性质的研究;

  (12) 硅光化克兴危子晶体全光二极管、隔限足聚起士望济宪煤味率离器和三极管的研制;

  (13) 硅光子晶体代春高Q微腔的研制及其与量子点、石墨烯、聚合物等新材料的相互作用研究;

  (14) 表面等离子体全息术的发明及表面等离激元波前调控研究;

  (15) 光镊观乱镇技术的发展及其用于微观介质颗粒的捕获和操纵,以及金属纳米颗粒的捕获、操纵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调控研究;

  (16) 微纳尺度上非线性光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17)微纳体系中拉曼散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SERS和TERS上的应用;

  (18)三维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高灵敏度光学传感器件和高通量超分辨近场光学显微镜探针制备上的应用。

  至2015-6-21,已在SCI 收录的物理学和材料科学期刊上作为主要作者发表论文近350 篇,其中包括 Chem. Soc. Re马陆只章周游针v.,Phys.Rev. Lett.,JACS,Adv. Mater.,Nano Lett.,Light: Sci. Appl.和率木线夜议田毫露龙己树Laser Photonics Rev.等高影响因子(IF>7)期刊论文62 篇,Appl. Phys. Lett.,O状达企pt. Lett.,Opt. Express, Phys. Rev.,Langmuir,J. Phys. Chem. B 等IF>3期刊论文超过120篇。应邀为 J. Mater. Chem. C, EPL,Phys. Solidi Status A, 报站Photonics Research,《科学通报》, Frontiers of Physics, 《光学学报》等国内外杂志撰写综述论文,并为Advances in Photonic Cryst顶密验新督诗列还结慢议als 以及《纳米结构与性织文棉依等其能的理论计算与模拟》等专著撰写章节。论文被SCI引用 13,700 次,工责粉便H-index 为56,其中36篇论文被引用超过100 次,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80 多次。研究成果于2009 和2010 年两度入选《激光和光电子学进展》杂志评选的"中国光学重要成果"。

  在光子晶体,纳米光子学,负折射介质,表面等离激元光学和非线性光学中电磁场问题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上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包括近场光学显微镜系统中电磁场的严格计算;光子晶体能带设计;原子自发辐射和热辐射的研究;无序和缺陷对光子带隙的影响;三球向销应色细矛通氧方维金属光子晶体电磁波传播的解析求解;基于平面波展开的传递矩阵方法的发展和在光子晶体功能元件,器件乃至集成回路设计上的系统性应用; 周期和准周期人工微结构负折射效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及器件的表面等离激元光学性质的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非线性光子晶体准相位匹配和光子带隙效应的研究。已在SCI收录的物理学和材料科学期刊上作为主要作者发表论文160余篇, 其中包括Chem. Soc. Rev.,Phys. Rev. Lett.,JACS,Adv. Mater.和Nano Lett.等影响因子IF>7的论文近30篇,Appl. Phys. Lett., Opt. Lett.,Opt. Express, Phys. Rev.,Langmuir,J. Phys. Chem. B等IF>3的论文近60篇。 论文被SCI引用3000次,H-index为31。担任PRL, APL, Nano Lett.,Opt. Lett., Opt. Express, Phys.Rev.等重要杂志审稿人,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20余次。

  研究课题及展望

  主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包括: 1 光子晶体集成光学器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2 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及器件的表面等离激元光学的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3 周期和准周期人工微结构负折射材料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4 非线性光子晶体功能元件的频率转换、超快动力学和全光开关的研究; 5 光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6 光子晶体高Q微腔中的量子光学和量子调控研究。

  作为负责人主持如下科研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培养研究生情况

  已毕业博士生(包括合作培养)29名,硕士生3名,博士后2名;现招有硕博连读研究生和博士生10名。拟每年招收2-3名硕士和博士生。除了硕博连读生外, 欢迎有研究经验的优秀硕士报考博士生。另外,也招收有经验的博士后以及青年固定研究人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李志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