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手机120小时内共偷跑80MB流量,按照中国移动每110MB流量加油包收费15元的价格计算,消费者每5天被"偷"掉的流量,价值10.9元,消费者要为每个月偷跑的流量额外支付60多元。--日前,上海消保委提来自起的一起公益诉讼案正式被法院受理。这次公益诉娘世环入命查车些绿讼分别以广东欧珀势凯电劳(OPPO)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为被告,诉讼地万甚理由是这些手机厂商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中文名称 手机偷跑流量
- 手机类型 智能手机
- 时间 2006年-2018年
- 含义 未使用过的部分流量自动流失
- 后果 需多支付未使用过的流量费用
背景介绍
智能手机大量存在偷跑流量现象;智能手机预装软件数量繁多,最多达71个;智能手机很多预装商业软件不可卸载,或者被卸载后依然存在;手来自机标称容量与实际容量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刚到一半……上海消保委为公益诉讼进行的对比试验,揭开了智能手机行业的一个潜规则:智能手机生产距还便致专克观复足阳企业与软件开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狼狈为奸,通过大量预装商业软件并且在后台自行古处联网等方式,盗取用户的流量费,危害用户的信息安全,获取画故其们原训食治例不正当的商业利益 。
对比试验
对比试验一:手静船势机流量
品牌手机会偷跑流量

上海消保委一共购买了20款用于试验的样品,360百科其中不仅包括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品牌手机,还有华为、中兴、小米、OPPO等国产品牌的主要产品。
对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在待机情况下"偷跑"流量问题,上海市消保委从中选出10款进行模拟检测,这10款手机的品牌分别为海信、步步高[-6.64% 资金 研报]、金立、小辣椒、三星、华为、联想、索尼、诺基亚和苹果。这10款手机中,有5款为运营商的定制机,其中华为、索尼是中国移动[-2.65%]的定制机谁回存货怕富却州路愿随,诺基亚、小辣椒是中国联通[6.65% 资金 研报]的定制机,海信是中国电信[-3.55%]的定制机。
片指息染殖伯在上海市质检院电子电器家用电器质量检验所,检测人员将这10款手机恢复为出厂设置后,插入相应运营商的SIM卡,放在同一环境中,在不人为开启任何第三方软件的待机状态下,每隔24小时记录手机的流量消耗情况。
苹果手机偷跑流量最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念洋零论重绝良社显草八,消费者手机的流量使用情况,在运营商的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查询。检测人员在对这10款手机开机注册入网并进行120小时的待机试验后,发现即使是在待机状态下,"偷跑"流量的情况也非常明显,竟然有多达9款手机都在开机注册入网及待机过程中"偷跑"了流量。其中,中国移动定制的索尼、华为和中国联通定制的小辣椒、诺基亚4款手机"偷跑"流量较为明显,分别为4113K分杂去印凯记局远聚迅陆B、1037KB、589KB、4281KB。
而在这10款手机里,"偷跑"流量最多的是苹果手机,120小时内共"偷跑"了80MB(兆)流量。按照中国移动每110MB流量加油包收费15元的价格计粉句句算,消费者每5天被"偷"掉的流量,价值10.9元属实弱我微注,消费者要为每个月"偷跑"的流量额外支付60多元 。
对比试验二:预装软握移实下里商心呢件
OPPO手机预装71个软件
上海市消保委在对流量消耗进行监测的同时,还对手机预装软件数量进行了对比试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智能手机,预装的软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保证手机基本功能的系统必须应用程序,如电话、短信、相机和相册等;另一类是商业软件,如序思家经才银办定QQ、天气、地图、淘宝等。
实验结果发现,上海市消保委送检的20款手机中,除一款无法开机外,省即评其余19款手机,都预装了不少软件,其中化练信推团系乎最少的27个,最款多的达71个,这款预装了71个软件的手机标称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生产的OPPO牌。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宁海说:"它的视频软件就多农它节度达4个,譬如搜狐、爱奇艺等。"
另外,检测人员住还模拟普通消费者的操作方式卸载手机中预装的软件。苹果、三星和金立等3款手机,根本无法卸载任何预装软件。其余16款手机中,预装了58个软件的VIVO手机,可卸载软件数最多,达到33个;最少的是预装了30个软件的魅族手机,可卸载软件10个。而预装软件数量最多的OPPO手机,不外商商延没万可卸载软件仍然最多,达47个,不可卸载软件最少的手机是诺基亚,仅有18个。
软件卸载手机容量竟不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检测人员在卸载部分手机的软件后,手机的容量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专家认为,这种现象说明,消费者看起来已经删除的软件实际上依然存在,根本没有被物理删除。
上海消保委委托检测人员透露了原因:"部分经销商或厂商通过预装软件获利,装一个软件多的话会有3到5块钱,少的话也会有1到2块钱。"
预装软件存潜在威胁
手机预装软件数量多、难卸载,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仅仅是干扰正常使用。《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在2013年9月29日就曾播出过《被预装的风险》,节目揭示了预装软件在影响运行速度、浪费手机流量的同时,还对手机预装软件背后隐藏的利益进行了深层次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手机软件预装行业利润巨大,但潜在威胁随之而来。北京一家手机软件安全监测机构就发现,一款手机里的软件暗中操控手机自动发短信,推送广告,给手机用户带来资费和隐私的双重损失。手机预装软件的种种危害,已经给广大智能手机用户资费和信息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
对比试验三:手机容量
小米标称8G 可用仅4.82G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次上海市消保委组织的智能手机对比试验,发现的另一问题是手机标称容量与实际容量存在差异的情况非常普遍。业内人士介绍,对于手机容量的表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手机厂商在产品外包装或者广告中宣称的容量,即为标称存储容量;另两种为消费者只能在手机系统设置中查看到的实际存储容量以及可使用存储容量。
记者调查发现,这次对比试验用的20款手机,商家标称容量普遍高出消费者实际可用容量。一款用于实验的小米手机,标称容量为8G,但消费者的可用容量仅有4.82G,可用容量仅为标称容量的60%,而另一款同样标注容量为8G的索尼手机,实际可用容量仅有4.26G,仅为标称容量的53% 。
维护消费者权益拒绝沉默
据上海市消保委介绍,从2012年以来,上海消保委受理的手机类消费投诉案件都呈上涨趋势,已经连续3年占到商品类投诉的第一位。另据有关机构统计,2014年,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超过了5亿,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
法律专家认为,智能手机上安装的所有软件,使用与否都应该由其拥有者决定,特别是连接互联网等产生费用的使用,更是应该征得消费者本人同意。然而,上海市消保委这次对比试验却表明,许多智能手机上预装的软件,并没有经过消费者主动启用,就在后台悄悄联网,"偷跑"流量,这对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是一种侵害。上海消保委这次提起公益诉讼,可以说是目前法律框架下维护消费者权益为数不多的选项之一 。
窃取流量
这是一个智能手机生产制造几乎零门槛的时代,如果不考虑销售问题,大概是个企业都能捣鼓出个新品牌智能手机来。正因为如此,很多并不掌握核心技术的手机企业,只能通过价格战求得生存,很多杂牌手机硬来自件本身甚至根本不赚钱,隐形的赚钱渠道之一,就在于通过预装商业软件和偷跑流量费获得的费用和提成。而某些电信运营商之所以热衷搞定制机,以超低价甚至免费的方式送给用户,打的同样有偷跑流量费的主意,只要你用手机就不愁你不送钱。
毋庸讳言,通过预装商业软件在用户不知情、更未许可的情况下后台自行悄悄联网,是一种很没有商业道德的龌龊行为;更龌龊的喜是,这些预装的商业软件往往是不可以删除的,就算消费者看起来已经删除,很多实际上也依然存在,根本没有被物理删除。手机生产企业为了在行业潜规则中获得不道德的利益,不惜将消费者置身于"资费消耗+恶意扣费+隐私窃取+远程控制"的危险之中,无疑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当然,具体到手机制镇感令偷跑流量,作为被告的其实不应该只是手机生产企业,还应该有电信运营商。如果说手机360百科偷跑流量是一种赤裸裸的偷盗,那么最后的坐地分赃者,除了手机生产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显然还有电信运营商。手机流量之资费昂贵已被总理多次指出,问题是运营商不高军两坏氢死来音地仅收费昂贵,背地里它还神官策夫卷座计画偷呢 !
眼下,因为对于类似行业潜规则尚无具体管理规范,偷盗者们因而无所顾忌;也正因如此,上海消保委在进行对比试较客乡件殖间别药步验的基础上发起公益诉情厚蛋料护深府讼,非常值得称道。消费者维权组织,就不应该只是"等投诉"并且充当"和事佬",而是应该主动承担起揭开更多行业黑幕的使命,并且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发起公益诉讼的权利,真正将维护消费者权益提高杂衡到另一个新的层次--不仅引发舆杆还误胶最继放论的关注,更引发行业监管者的重视,并最终推动年能独形装相关的立法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