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作者康树华,群众出版社1998出版。本书对我国五十年来的犯罪发展变化与理性来自思考、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与犯罪,以及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特点等等问题的研究,既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和可操360百科作性。
- 书 名 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
- 作 者 康树华
- ISBN 9787501417919
- 页 数 865页
-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第1版
图书信息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第1版 (1998年9月1日)

平装: 86来自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501417919
条形码: 9787501417919
尺寸: 21 x 13.8 x 3.2 cm
重量: 680 g
作者简介
康树华,1926360百科年10月生,黑龙江省绥化市人。现为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青少年工作组委员、共青闭中央青少年立法顾问。著有《青少年法学》、《青少年法学新论》、《青少年立法论》、《青少年犯罪与治理机制》等20余部专著。主编有《犯罪学通论》、《比较犯罪学》、《犯罪学大辞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犯罪控制》、《犯罪热点透视》、《当代有组织犯罪与防治对策》等10余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几百篇,享受政府特殊津帖,1997年被评为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紧民。
内容概述

第一篇犯罪学概论,包括何谓犯罪学、犯罪现象论、犯罪原因论、犯罪被害人论、犯罪对策论。
第二篇犯罪学历史,包括西方犯罪学的思想渊源、西方犯罪学的形成与发展、西方犯罪学研究的鼎盛时期——美国现代犯罪来自学、西方犯罪心理学派的历史发展、西方犯罪社会心理学派。
第三篇犯罪学现下拉适谓线慢状与未来,包括西方犯罪学现360百科状与发展趋势——当代犯罪学、中国犯罪学的历史与发展、犯罪学的历史与现状、未来及研究克块杂防早的结论。
第四篇犯罪专题论,包括新中国的犯罪发展变化与理性思考、中国现黄若宣移阶段市场经济与犯罪、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的新特点、青少年犯罪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呈急剧套连围露李上升趋势的女性犯罪、晚节不保接路控的老年人犯罪、农民犯罪的触角已伸向城市、有组听地良经龙权水灯激织犯罪——国际社会公认的最高犯罪形态。
康知树华教授在撰写本书的序言中说:“我国的犯罪学研究起步晚,发展快,虽已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对某些问题的研究还是刚刚起步。为了适应同犯罪进行斗收病站盾食频作写争的需要,尽快改变这种谁决和要异请输四局面,乃成为我国目前犯罪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因工烟务肥此,认真总结犯罪学研究历史,怀独喜越木代寻求其特点和规律,环视犯罪学研究现状,思考治理苏补除值群方功收掉吗犯罪的功过得失,预测未来犯罪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对于具体犯罪现象研究其特点,找费危无否决除顶养班出其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置挥层著请罗叫害需神对策,这就是我撰写本书的两大基本动机和目的前括依海算赶训里划调香。”
内容简介
《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在写作过程中,致力于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企图对犯罪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突出。《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将犯罪主体作为犯罪专题论一篇,分别研究了当前星简族我国犯罪热点、焦点、难点--青少年犯罪、女性犯罪、老年人犯罪、农民犯罪,以及有组织犯罪的概念、类型、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原因、特点及其治理的对策等等。
(二)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犯罪学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紧密结合实际、突出了市场经济与犯罪的关系,并重点研单源草们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的特点:一是经济犯罪突出,日益严重,其具体表现是金融犯罪、贪污贿赂犯罪、走私犯罪量多质高;二是在我国曾一度声匿迹的犯罪,死灰复燃。
(四)在治理犯罪方法,突出研究了如何改善社会环境和提高人的素质问题,特别是研究了犯罪预测,犯罪预防的理论与具体措施和如何教育改造罪犯、预防重新犯罪等问题。
(五)纵观全书,他新与突破是《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的生命,也是我写作《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的指导思想。尤其是《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最后一篇--犯罪专题论,结合全球的犯罪热点,阐述其历史、现状、类型、原因、治理措施,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等问题上更是如此。
《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对我国五十年来的犯罪发展变化与理性思考、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与犯罪,以及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特点等等问题的研究,既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目录
序
第一篇 犯罪学概论
1 何谓犯罪学




2 犯罪现象论
3 犯罪原因论
4 犯罪被害人论
5 犯罪对策论
第二篇 犯罪学历史
6 西方犯罪学的思想渊源
7 西方犯罪学的形成与发展
8 西方犯罪学研究的鼎盛时期--美国现代犯罪学
9 西方犯罪心理学派的历史发展
10 西方犯罪社会的心理学派
第三篇 犯罪学现状与未来
11 西方犯罪学现状与发展趋势--当代犯罪学
12 中国犯罪学的历史与发展
13 犯罪学的历史与现状、未来及研究的结论
第四篇 犯罪专题论
14 新中国的犯罪发展变化与理性思考
15 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与犯罪
16 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的特新特点
17 青少年犯罪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18 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女性犯罪
19 晚节不保的老年人犯罪
20 农民犯罪的触解已伸城市
21 有组织犯罪--国际社会公认的最高犯罪形态
后记
附一:燕国晨风早行人
附二:晨曦攻读 终生拼搏
--我做学问的几点体会
书评
该书由群众出版社1998年出版,是康树华教授在主编《犯罪学通论》、《比较犯罪学》、《犯罪学大辞书》之后,撰写的一部犯罪学方面的力作,荣获公安部金盾一等奖。本书分为四篇,21个问题。第一篇犯罪学概论,包括何谓犯罪学、犯罪现象论、犯罪原因论、犯罪被害人论、犯罪对策论。第二篇犯罪学历史,包括西方犯罪学的思想渊源、西方犯罪学的形成与发展、西方犯罪学研究的鼎盛时期——美国现代犯罪学、西方犯罪心理学派的历史发展、西方犯罪社会心理学派。第三篇犯罪学现状与未来,包括西方犯罪学现状与发展趋势——当代犯罪学、中国犯罪学的历史与发展、犯罪学的历史与现状、未来及研究的结论。第四篇犯罪专题论,包括新中国的犯罪发展变化与理性思考、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与犯罪、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的新特点、青少年犯罪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呈急剧上升趋势的女性犯罪、晚节不保的老年人犯罪、农民犯罪的触角已伸向城市、有组织犯罪——国际社会公认的最高犯罪形态。康树华教授在撰写本书的序言中说:“我国的犯罪学研究起步晚,发展快,虽已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对某些问题的研究还是刚刚起步。为了适应同犯罪进行斗争的需要,尽快改变这种局面,乃成为我国目前犯罪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因此,认真总结犯罪学研究历史,寻求其特点和规律,环视犯罪学研究现状,思考治理犯罪的功过得失,预测未来犯罪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对于具体犯罪现象研究其特点,找出其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这就是我撰写本书的两大基本动机和目的。”
康树华教授认为:“鉴于犯罪的严重性、长期性和治理犯罪问题的艰巨性和迫切性,必须加强犯罪问题研究。加强犯罪问题的研究——这是任何一位以犯罪学或以刑事法学作为自己专业的人不能不研究的问题;
当前我国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及其规律——这是任何一位从事政法实际工作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扩大来说,中国犯罪问题的规律、特点、原因与对策——这是任何一位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之所以必须如此,这是因为:
从事犯罪学或以刑事法学作为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本身任务所决定的。他们为了培养人、教育人、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材和为党与政府治理犯罪出谋献策,显然,必须时刻注意和研究犯罪问题,否则的话,以其昏庸何以教人聪明?至于,所提治理犯罪的意见,也只能是南辕北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对于从事政法实际工作的同志们来说,如果不研究犯罪问题,又怎么能搞好打击犯罪、惩治犯罪呢?”
犯罪研究对于各级领导同志之所以迫切需要,就是因为犯罪问题很像一面镜子,它清楚地反映出党和政府的政策、法律存在的漏洞和我们工作之中存在的缺点与问题。这对于任何一位要想领导中国革命事业继续前进的人来说,该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的发现呀!只有那种好大喜功,对中国人民伟大革命事业不负责任或者说得更贴切一点:置革命事业于不顾,将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当做儿戏的人,才不敢面对犯罪严竣的事实,说什么“犯罪问题的研究搞多了,会给党摸黑”;说什么“我国的犯罪比西方国家少得多,何必大惊小怪?”、“犯罪研究容易泄密”……等等,等等。这些言论,显然都是掩耳盗铃之说,闻过不能思非之举,因而是不可信的,更是不可取的。犯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应该多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研究。诸如:经济发展,犯罪增多,两者关系是什么?犯罪分子如此猖狂,他们的心态是什么?犯罪屡禁不止,它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存在什么问题?管理制度方面有何缺欠?应该如何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等等。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加强犯罪问题研究,不应该“讳疾忌医”。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把中国革命和现代化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给预防与治理犯罪提供理论依据,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发展,为了我国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为了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康树华教授在撰写本书过程中,致力于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企图对犯罪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突破。因此,康树华教授首先不拘泥于以往犯罪学的第一编犯罪现象、第二编犯罪原因、第三编犯罪预防的一般性框架,而是将上述三编作为三论,加上何谓犯罪学、犯罪被害人论共五论组成第一篇犯罪学概论,第二篇为犯罪学历史,第三篇为犯罪现状与未来,第四篇为犯罪专题论,共四篇组成本书的理论体系与框架,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论述了犯罪学研究的有关问题。其次,突破了以往犯罪类型编多种分类方法混杂在一起的弊端,本书将犯罪主体作为犯罪专题论一篇,分别研究了当前我国犯罪热点、焦点、难点——青少年犯罪、女性犯罪、老年人犯罪、农民犯罪,以及有组织犯罪的概念、类型、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原因、特点及其治理的对策等等。
(2)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犯罪学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第二篇犯罪学历史篇,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西方犯罪学的思想渊源,也介绍中国历代思想家关于犯罪问题的思想观点以及犯罪学在旧中国的传播。在第三篇犯罪学现状与未来中,既研究了西方犯罪学现状与发展趋势—一诸如改革司法和刑事司法新途径、批判传统犯罪学、主张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方能最终解决犯罪问题等等学说观点;更特别突出地介绍了新中国犯罪学的创立和发展,以及21世纪新中国犯罪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等等。其中,对某些西方犯罪学派的理论观点、学说主张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
(3)紧密结合实际,突出了市场经济与犯罪的关系,并重点研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的基本特点:一是经济犯罪突出,日益严重,其具体表现是金融犯罪、贪污贿赂犯罪、 走私犯罪量多质高;二是在我国曾一度销声匿迹的犯罪,死灰复燃。诸如,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卖淫、嫖娼犯罪,赌博犯罪,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利用迷信进行的犯罪,毒品犯罪,淫秽物品犯罪;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新型犯罪,重点研究了利用高科技犯罪、洗钱犯罪和环境犯罪等等。
(4)在治理犯罪方面,突出研究了如何改善社会环境和提高人的素质问题,特别是研究了犯罪预测、犯罪预防的理论与具体措施和如何教育改造罪犯、预防重新犯罪等等问题。
(5)纵观全书,创新与突破是本书的生命,也是康树华教授写作本书的指导思想。本书从学术上看,是整合研究犯罪学的著作。也就是说,本书是在前人以及康树华教授本人多年从事犯罪学研究的基础上的继续与发展。康树华教授认为,在学术研究上有其继承性,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发展。但是,继承并不等于简单的重复。因此,康树华教授要求:本书在学术上一定要有理论深度;在资料上要占有大量资料,最后使本书达到具有自己特点的目的。所谓在学术上一定要有理论深度,“深度”就在于要求本书决不能是已有犯罪学的翻版,而应在形式与内容上均有创造与突破;在资料上既有过去的资料,更要有现实的最新论据,以便纵横交错,进行对比研究。因此,康树华教授将“创新·突破”这四个大字,作为本书的生命和写作本书的指导思想,也是本书一大突出的特点。有了特点,才可能有创造。为此目的,本书力求概念明确,材料翔实、新颖,逻辑性强。在本书中,凡是所提出的概念,康树华教授均一一予以清楚的阐述,讲清来龙去脉,划清其所研究的范围,力求做到使人读后,不仅感到理论性很强,而且感到整个书的内容丰富与材料充实、新颖。与此同时,无论讲述犯罪学过去的或者论述犯罪学现状,康树华教授均花费了很大力气占有大量资料作为依据,使人读后,感到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言之有物,尤其是本书最后一篇——犯罪专题论,结合全球的犯罪热点,阐述其历史、现状、类型、原因、治理措施,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等问题上更是如此。
《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对我国五十年来的犯罪发展变化与理性思考、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与犯罪,以及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特点等等问题的研究,既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康树华教授说:“虽不敢说本书是我精辟之佳著,但我却敢说,这是我多年辛勤研究的结晶。”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特点,贯穿于本书的始终,从而使这部近70多万字的巨著,兼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因此,本书不仅可作理论学习的教材,供高等政法院校以及政法部门和有关单位学习犯罪学之用,而且也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级领导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必备的一本好书,更可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犯罪问题的读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