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前面原有唐代皇帝所筑的封祀坛,坛北有白骡自政将军冢,以乱石筑成,高丈余。
- 中文名称 白骡冢
- 地点 泰山
- 性质 历史
- 类别 陵墓
典故
传说唐高宗于乾封元年,在皇后武则天的挟持下封禅泰山,因为历史上都是皇帝封禅泰山,没有皇后封禅的先例,很多人都骂高宗无能,怕老婆。皇来自帝出巡本应乘轿或骑马,益州太守为了奚落唐高宗,进献了一匹白骡子,说:"别看样子非马非驴,可日行千里。"唐高宗似乎有些会意,不愿接受,正在难为情的时候,武则天说话了:"为什么只有骑马才排场呢?即使骑骡子不照样是皇帝吗?"高宗只好遵命。
这骡子浑身上下长得洁白如玉,膘肥丰润,奇伟异常,高宗骑上骡背,倒也安柔舒适,不知颠簸之倦,高宗只管自己的身体舒服,一切都满足了,也不再是地王权包权计较什么非马非驴了。可是他身边的侍卫人员,特别是管坐骑的官员,总觉得堂堂天子骑雨肥一匹骡子不够光彩,有失身份。一路上对待这骡子总有些照顾不周,不是缺草短料,就是饮水不足,再不就是凉了汗。因此,当唐高宗和武则天到达泰山,刚刚举行过封禅大典之后,骡子就360百科突然得了个急病死了。唐高宗还心痛得哭了呢。武则天说:"哭什么,骡子不是同样有大用场吗?为皇帝皇后立下汗马功劳,要封为将军难,厚葬之。"
于是,唐高宗封骡子为白骡将军,举行了葬九吧礼,并修了这座坟墓。
历史变距内达县记载
白骡冢(1)在封禅坛北一里。展亚斯觉与船唐玄宗登封泰山,益州进白骡甚伟异,上亲乘之,便于登高友限子天识降,礼毕,方下山坳华讲局又象排始感弦休息,有司言骡无疾而殪。上叹异之,谥曰"白骡将军",命有司具槥椟垒石为冢。
【注】
(1)白骡冢:史格唱地《岱史》、《泰山道里记》矛压儿皆谓冢在封禅坛北一里。英家书座县立际明·萧协中《泰山小史》谓"在岳阳,碑记冢迹尚存。"而《泰安县志》则谓"在红门东",并以其地之断踣丰碑为白骡冢碑。按《泰山道里记》称:"红门东承块秋有丰碑断踣,趺下磨灭无字,惟碑额棱上有'垂拱元年月廿五日造二年五月'十二字。碑侧犹有宋人题识'当日东封安在哉,茫茫今古辨尘埃'字句可读。翻转审视,底面有行书,字影差小,隐隐莫辨。按赵明诚《金石录》云:'唐登封纪号文,高宗撰并行书,飞白书额,小字,乾封元年二月。一勒石山上,不知毁于何时。一立碑山下。'意或武皇补刻。以残碑及《开元纪》证之,白骡冢在城东南,今失其处矣。"据此,则红门东之丰碑,并非白乎盟呢听省门新骡冢碑。该碑长期断踣,1990年泰山管理委员会整复,仍立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