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袁衡新

吃黑坐利研显衡新,男,博士,生物医学工程副教授,硕士导师。1982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医疗专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取得生理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得中山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9.10-20来自00 8在 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医学院作访问学顾厂击朝一去起话者。

  • 中文名称 袁衡新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职业 副教授
  • 性别 男

人物经历

  1982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医疗专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在华西医科件静稳段龙大学取得生理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得到中山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87年分配到中山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工作,任助教。1989案铁江年调到中山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任讲师、副教授及硕士导师。1996.7-2004,9任中山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来自主任,1999.10-2000 8在 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医学院作访问学者。1998.10-2004,9任中山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研部主写方任,2002.10-2004,9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医学皇复太工程系副主任,主持生物医学工程部、系的筹建以及大360百科专、本科班的招生工作。

  学术兼职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会常务理事,人工脏器专业组组丝复称封直费心备际吃帝长,广东省生物医肥眼岩核危出成学工程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与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生物医学跑由氧尔切工程教育委员会(存垂角强职积学组)常委。

研究方向

  医疗仪器研发,辅助循环方法与装置研究。

主要贡献

 来自 主持项目

  具体负责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型复苏术-双泵复苏术的基础研究》(1992)课题,主持了广东省科委攻激范七队关项目《辅以体外反搏的主动按压放松法新型心肺复苏术的研究》(1995)。提出了两种新型的复苏术,即以胸鞥骨按压为主体的双泵复苏术(EDC载信工曲振减款步令面厚PR)和以VEST为主体的双泵复苏术(VDCPR),研制出多功能的、以 PC机为控制主机的、动物实验用及临床试验用双泵复苏装置各一套,获得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一项(00268735.6)。动物实验证实两种复苏术的血液动力学效果优于现行的标准复苏术,提出了新的复苏血液动力学机制(1995年)早于美国学者(life-strick 盐批CPR)两年。

  近期动向

  近来又360百科提出了新型无创辅助循环术-《辅以酸影期陆体外反搏的充气背心新型辅助循环方法》(2003),得到广州市科委基金资助,研制了相应的装置,动物实验证明有心衰循环辅助的效果。发表论文已杂应移片二十余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和软件版权一个。该两项研究深入研究。

  近年来得到省市基金支持,还开展"经皮测新棉杀代假生儿黄疸报警仪","输液控制和口置样办井象亲奏鲜确送危重监护无线网络综合系统","闭环控制血压稳态的计算机辅助输注药物治疗系亚左将鸡坏般器统"的仪器的研制。

  科研基金

  1. 经皮测新生儿黄疸报警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重点引导项目,项目编号:销山激2005B33101002,10万,第一,2006,1-2008,12

 变社业混倒孩香致留 2. 新型VEAC辅助循环方法的生物力学模型与仿真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4020048,4万,第一,2005.1-2006.12

  3. "辅以体外反搏的充气背心辅助循环"装置和方法的研究,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2002J1-C0241,8万,第一,2003.1-2005.12

  4. 穿戴式医疗监护仪器-- 《新型高血压疗法》分课题负责人。,2005年香港科技创新基金/香港政府,项目编号:GHS/053/0肉点做4,590万港币,第八,父好计师条各来2005,1-2007,12

  5.输液控制和危重监护无线网络综合系统,广微老部连么践元龙善针州市科学技术局,科技攻关计划(Z),项目编号:2005Z3-E0251,酒玉感坚财烧斗修须10万,第二,2006,1-2007,12

  6. "辅以体外反搏的充气打者字倍息七时速洋背心辅助循环"装置和方法的研究,中山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研发010703,2万,第一,2001.1-2002.12

  7. "辅以体外反求法客爱问搏的充气背心辅助循环"装置的控制系统,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基金,1.0万,第一,2003.7-2004,6

  研究成果:

  1. 辅以体外反搏的胸骨按压心肺复苏装置,,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3,20⑴: 43-45,第一

  2. 辅以体外反搏的胸部充气背心辅助循环方法的血流动力学实验研究,,中山大学校报(医学科学版),2003,24⑵:121-5,第一

  3. 辅以体外反搏的胸部充气背心辅助循环装置,,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3,20⑷: 253-255,第一

  4. 辅以体外反搏的胸部充气背心辅助循环装置的控制系统,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3,20⑷:256-259,第一

  5. 基于32位Windows的双泵复苏装置的控制系统,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2,19⑵: 122-124,第一

  6. The Hemodynamic Study of Mechanical CPR with and Without Active Decompression and Interprosed Abdominal Copression,,Ann Emerg Med,2000,35:5:S9(25),(Absract),第一

  7. 闭胸心肺复苏术的四十年(上篇),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2,7⑶: 318-20,第一

  8. 闭胸心肺复苏术的四十年(下篇),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2,7⑷:400-2,第一

  9. 新型双泵复苏术的基础研究:以VEST为主体的双泵复苏术的血流动力学研究(Ⅱ),暨南大学学报,1997,18(增刊):10-14,第一

  10. The Hemodynamic Study of a New type of CPR: the Chest Compression Combined with External Diaphragm Pacing and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Ann Emerg Med,1996,27⑴:139(#60) (Absract)

  11. The Hemodynamic Study of a Novel CPR: Inflation Vest with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Ann Emerg Med,1996,27⑴:138(#59) (Absract)

  12. 新型双泵复苏术的基础研究:以VEST为主体的双泵复苏术的最佳配合方式的探讨,《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1995,7⑶: 7-11,第一

  13. 新型双泵复苏术的基础研究:以VEST为主体的双泵复苏术的血流动力学研究,《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5,16(增刊):19-22,第一

  14. 新型双泵复苏术的基础研究:以胸骨按压为主体的双泵复苏术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急诊医学》1995,4⑶:140-144,第一

  15. 体外反搏的新应用--辅以体外反搏的新型心肺复苏术的基础研究,《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1994.6⑵:9-11,第一

  16. In Situ and in Vitro Study of Colocalization and Segregation of alpha-Synuclein,Ubiquitin,and Lipids in Lewy Bodies,Exp Neurol,2000,166⑵:324-333,,第二

  17. Indirubin-3_-oxime inhibits c-Jun NH2-terminal kinase:anti-apoptotic effect in cerebellar granule neurons,Neuroscience Letters 367 (2004) 355¨C359,第九(有16)

  18. 分泌型磷脂酶A2非酶活性依赖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中山大学校报(医学科学版),2003,24⑹:523-7,第八(有14)

  19. 心衰的无创循环辅助,,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2,14⑶: 14-17,第二

  20. 体外反搏提高舒张压在心脑及小肠系膜动脉的不同表现,暨南大学学报,1997,18(增刊):69-71,第四

  著作专利

  21. 专利号 ZL00268735.6公开日> 2002.03.27 实用新型,辅以体外反搏的胸骨按压心肺复苏装置

  22. 公开日> 2004.12.29 实用新型,辅以体外反搏的胸部充气背心新型辅助循环装置

  23.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编号:软著簦字第 006646 号登记号:2003SR1555,基于32位Windows的双泵复苏装置控制软件 V2.0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袁衡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