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奎阁来自位于通海县城中央,东360百科、南、西、北四条街交汇处,阁为攒尖顶式四方单体三重檐建筑。聚奎阁占地面积165.38平方米,总高约17.5米,共3层,由40棵大木柱支撑内层4棵中柱,从柱基直通阁顶。
- 中文名 聚奎阁
- 类 型 三重檐建筑
- 地 址 通海县城中央
- 总 高 约17.5米
建筑简介
位来自于通海县城中央,东、南、360百科西、北四条街交汇处,阁为攒尖顶式四方单体三重檐建筑。聚奎阁占地面积165.38平方米,总高约17.5米,共3层,由40棵大木柱支撑内层4棵中柱,从柱基直通阁顶。聚奎阁飞檐四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结构严谨,工艺精巧,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榫铆结构的科学性。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清区力·康熙时一次大火被毁,继而恢复。至清·将冲据节由新原光绪二年,因民屋起火,阁又被焚毁,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重建而成并保存至今。因为建聚奎阁时所需木料都采用了南方铁栗树,并额杀管乱金刑富余且是中国营造法式的榫铆结构。建阁至今135年间,通海曾发生过两次大地震(公元1915年、1970力械士观只模年),城中大部份民居都垮塌,而聚奎阁却安然矗立城中,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结跑欢和超过这应技训资断构的科学性,当然万供品供也包括用料的珍贵。

上世纪199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斯情家弦乱印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聚奎阁中,一直悬有钱沣(号南园)的雨宿通海诗匾,其中一句"孤城临水背依山,忆在江南烟雨间"诗句,描绘了当年的通海的"江南"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