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陂镇地处于宜黄县东北部,北邻抚州,东依梨溪镇,南与县城接壤。距县城16公里,总面积172.8平方公里,、97个村小组、115个自然村,全乡总户数3色企值历运位妈王713户,人口14绍现持收北诉位139人,其中农业人口13519人。2011年11月撤乡设桃陂镇。
- 中文名称 桃陂镇
- 行政区类别 乡镇
- 所属地区 宜黄县
- 电话区号 0794
- 邮政区码 344401
历史沿革
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属岱贤乡九都。解放前夕属第六区梅坊乡。解放后属第六区(后改梨溪区)的桃 溪、曾坊、梅坊、圣华、大港等5个乡。1956年撤区并乡后为梅坊乡,1958年成立独点预操右烧写航人民公社时划入梨溪公社,1961年划出为梅坊公社,1967年改名为东升公社,1969年仍并入梨溪公社,1972年析出为桃陂公社,1984年6月体制改革时易名桃陂乡,2011年1来自1月撤乡设桃陂镇。

解放前夕,属第六区梅坊乡、潭坊镇。解放后,属第六区(后改梨溪区360百科)的桃溪、曾坊、梅坊、圣华、大港等5个乡。195林阳较书反6年撤区并乡后为梅坊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划入梨溪公社,1961年划出为梅坊公社,1967年改名东升公社,1969年仍并入梨陆设群运紧应而溪公社,1972年析出为桃陂公社,1 984年6月体制改革时易名桃陂乡。全境总面积85.4平方公里。宜黄河、临(川)宜(黄)公路穿境而过。除沿河两岸有较大的条状冲积平地赶故层布材听略今比步差外,60%均为低缓丘陵。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徐徐倾斜。最高点东朝山海拔288米,最低点曾坊海拔约50米。年平均气温17.4。C,一月份平均气温5.4。C,最低气温一5。C左右,七月平均气温28.8 6C,最高气温反乙乐沙管投敌光食间39。C左右。年无霜期为280天左右(3月-~11月)。≥5。C积温为5,836,≥10。C积温为5,260。年降水量1879.板斤村染发县9毫米,水量分布多在春、夏两季,秋、冬稀月手燃没杆升革少。土壤一般属微酸性,适宜水稻生长。全社以农业生产为主。有耕地面积2当准矿界赶强1,1 00亩,主种水稻简察停够镇城我技。但在解放前这里旱情严重,粮食产量很低,亩产平你也均仅200多斤。解放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新建大小水库、对核杆水塘等共95座,供水量500多万立方米。30%以上农田旱涝保收。1983年粮食总产达2066.5万斤反慢方,亩产平均976斤。多种经营有较般降超些补类三顺制快发展。主要有棉花、油菜、水果、豆子、花生、甘蔗、橘子、团鱼等。近年来还办起了砖瓦厂、农具厂、农机站、鞭爆厂、林场等社先答善队企业13个,年总收入197,触盾夜区唱务玉交触哪686元,占公社三级经济比重13.3%。解放前仅有9所小学和几家私设药铺。现有初中1所,教师19名,小学50所,教师100人.学生共243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0%。有卫生院1所,病床4张,还有大队合作医疗站8还个,医务人员共24人(包括烟广载志章尼卫赤脚医生)。此外,有广播站、电影队各1个。交通以陆运为主,境内有临(川)宜(黄)公路干线,简易公路遍及各大队,城乡往来方便。
区划人口
2011年末设桃陂、圣华、曾坊、大港、梅坊、万家、荣前7个村民委员会,共分65个村民小组。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4959人,4218户(其中非农业人口1326人)。男性7803人,占52.1%;女性7156人,占47.9%;18岁以下3691人,占24.6%;18~60岁9648人,占64.3%;60岁以上1820人,占12.1%,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1.38‰,人口死亡率4.16‰,人口自然增长率7.22‰。
地名来源
桃陂村系桃陂镇政府所在地。来自位于风冈镇东北15公里临川至宜黄的公路侧平地上。有89户,243人(1986-2005宜黄县志记载)。桃陂原称桃溪,以村中桃花盛开,临溪而栖得名[桃溪梅氏八修宗谱],因后人口口相传,口音混淆而改鱼始宽样不值距曰桃陂,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梅姓由牛眠石(今梅坊)迁此建村。
自然条件
地形360百科地貌
境内宜黄河、临宜的公路穿境而过,除沿河两岸有较大的行条状面积平地外,60%均为低缓丘陵。最高点东朝山海拔288米,最低点曾坊海拔约50米。
气候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7.4℃,州积黑八1月平均气温5.4℃,7月平均气温28.8℃。全年无霜期约28矛酒督动木里准换部怀屋0天,初霜期12月中旬,终霜期2月中旬。年降水量1879.9毫米,水量分布多在春、夏两季,秋、冬稀少。
水文
桃陂水文站控制面积1611平方公里。1986年-2005年年平均689被致指奏差液流兵字章.36亿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2040立方米/秒,出现于1998年6月22日;最小流量为2.61立方米/秒,出现于1991年7月27日。变幅为781倍。
自然资源
烟就油土酸 县内林业乡之一。林地面积4827公顷,人均5.1亩。种植杉木14将棉假67.9公顷、毛竹217公顷功研高万困要额款、森林覆盖率73.5%。年产杉木129立方米、毛竹50.8万根、林业生产总值133万元。
经济发展
桃陂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雨丰富,无霜期年平均在280天以上夫较装该庆板。地貌以丘陵、岗地、平原为主,总体格局:五山一水三份田,一份道路与庄园。整个地延穿是周至系显第势西北高,东南低,由服怕二题好劳临跟杂西北向东南呈阶梯逐渐下降。农稳作束业总收入1.3亿元,主要农产品有:粮食、棉花、油菜、蔬菜、瓜果、杂交制种、转基因抗菌棉制种、渔业、牲猪、麻鸭探充无原名象已的。水利设施完善。

桃陂乡系老虎岩、黄沙桥流域,老超钢派牛务并村序益补粒虎岩水库座落在境内,酒埠江西干渠从境内经过,黄沙配与桥低渠与老虎岩干渠相通。有小Ⅱ型水库24座,山塘1185口,电排170处,陂坝27座。生物资源丰富。桃陂乡以粮食生产为主,在政府的引导下,农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杂交水稻制种和转基因抗虫棉制种已成为全县的特色产业今末缩烟二百举洋具激愿;其他经济作物林果、畜禽、水产齐全,产量也较大;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的31.92%。
2005年财政收入51万元游重衡若苦,2006年财政收入118万,2007年财政收入247万,2008年财政收入4苏几朝体到顶皮载粮操82.6万元。
农业
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三:其一,种植业收入,主要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种植每亩纯利润稳定在200元左右,制种每亩可增收200元左右。棉花每亩利润在350-400元左右。其二是养殖业收入。主要以麻鸭、鱼、猪、鸡为主,共有麻鸭养殖户200余户,年出售肉鸭近500万羽,孵小鸭1500万羽,可创利润800余万元。其三是劳务输出。
农业以种植水稻、烟叶为主,兼种蔬菜、花生、白莲等经济作物。耕地1305.3公顷(1公顷=15亩),粮食总产量12352吨。全镇小规模饲养生猪、肉牛等。2011年,出栏肉牛35头、生猪8910头,出笼商品鸡、鸭20100羽。
工业
2011年全镇有企业 16家,其中工业企业6家,工业总产值2400万元,实现工业企业税收256万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1391万元,上年1065万元,比上年增加30.6%。
社会事业
全镇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9000余人,主要从事的士、超市、招待所、豆腐作坊等。占桃陂乡总收入的60%左右。经过建设,桃陂乡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投资500多万元,对相对薄弱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了改造,修复山塘80多口,防渗、疏浚渠道5万米,新建陂坝一座。投资600多万元配套资金对贯穿桃陂乡东西南北的两条主要公路盘大公路和泥金公路进行了水泥硬化。 加大了村组道路建设,完成了"村村通"工程。投资120多万元资金铺设了10公里长的引水管道。投资80万元兴建了一座敬老院。完善了八合冲和谭家垅两大市场的建设。计划生育工作挤身全县先进行列,社会治安良好,文、教、卫条件有较大的改善,桃陂乡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完小1所,村小9所,卫生院一所,敬老院一所。社会保障水平有提高,现有200户477人列入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年发放低保金十多万元,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基础实施投入,交通、水利、市场共投入1800万元,泥金公路、盘大公路及部分村组道路全部水泥硬化,农综项目的开展更使水利建设锦上添花,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纷纷回镇投资办厂,镇内选矿、扎花,精粉等产业有了可喜的变化。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223人,专任教师11人,小学7所,在校生829人,专任教师6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初中1所,在校竹126人,专任教师2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5%,小升初升学率8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8%。2011年教育经费达43万元,比上年增长2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乡卫生所1所,病床8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5张,专业卫生人员14人,另有村卫生室8所,从医人员2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人。2011年卫生院(室)完成诊疗9448人次,出院94人次。2011法定报告传染病率为0.7/10万,农村安全用水普及率8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1523人,参保率95%。
体育
2011年末体育场所3处,社会体育指导员4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中小学运动会、农民运动会、老年人健身运动会。
广播电视
2011年末境内村村通有线电视,用户4600户,电视覆盖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6户,人数463人,支出43.7万元,比上年增长11%,月人均79元,比上年增长6%,城市最低生活保障32户,54人支出10.1万元,比上年增长8%,月人均156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五保供养46人,支出8.94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医疗救助30人次,支出25万元,比上年增长7%。
自然灾害
2011年受灾人口123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602亩,直接经济损失864万元,救灾支出3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6人。社会福利费8.94万元,比上年增长8%。
交通运输
宜(黄)临(川)公路纵贯镇境南北5千米。村村通公路,7个村委会及90%以上村小组通水泥路。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40千米,镇村通邮率100%;移动电话全普及。
特色资源
镇内土地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这里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寒暑有节,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降雨量约1400毫米,无霜期达294天。由于雨水充足,土地肥沃,适宜于水稻、红薯、花生、瓜果、林木等经济作物的自然生长。境内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古迹遗址也小有名气。

传统农业以水稻为主,产业结构调整后,建立了比较规范的蔬菜、特种养殖协会2个,尤以无公害蔬菜"白玉丝瓜"种植为最。生猪、茶油、柑橘、鲜鱼、蔬菜及特种养殖得到较快发展。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8415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产值800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4500元,比2005年增长6%。农、林、牧、渔总产值3549.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434.4万元,林业产值1299万元,牧业产值717万元,渔业产值99.3万元。
耕地17947.1亩,其中水田16661.1亩,旱土1286亩;农作物播种面积29495亩,其中粮食作物23940亩,经济作物4225亩,其它作物1330,主要产品产量:粮食9437吨,其中稻谷8759.3吨;油料113吨,其中油菜籽80吨;茶叶7吨;水果464吨,其中柑桔210吨;水产品64吨,其中鲜鱼45吨;生猪出栏8360头,牲猪年末存栏6070头,耕牛年末存栏1356头;家禽出笼3.7万羽;全年完成笋竹林开发3240亩,完成退耕还林1562亩,宜林荒山造林1115亩,全年完成采伐证发放7200立方米。
科技兴农
农村科技工作暨科技信息"户联网"研讨会首站来到桃陂乡,来自各地的科技工作人才考察调研了该县科技信息"户联网"工作。始终坚持"科技兴镇、人才兴镇"的发展战略方针,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形成资源共享部门联动的科技工作格局,被列为全省首批科技信息"户联网"工程试点县,开通了"96318"服务专线为群众解答各类技术问题。

累计接听群众来电2256个,为用户提供各类有效信息1500多条。通过实施科技信息"户联网",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了农户和企业的致富步伐。大雁养殖公司、特种养殖公司作为"户联网"工程对口服务单位,在"户联网"的帮助下,灰天鹅、豪猪等新品种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渠道不断拓宽,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