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色艺术史(插图本)》是一部奇特的"学术"著作,论述的是世界艺术中的永恒主题。在许多世纪里,艺术家、诗人、作家都力求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人体美,反映与情爱、与种种亲密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一切;同时揭露、嘲笑人春科脸杆的罪恶、忽视节制和淫秽行为。作者爱德华·福克斯是德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他研究欧洲从古代、中世纪直到近代的情色壁画、出版物插画、器皿图案等,并搜集了大量的情色资料,以此为依据叙述了各个时吸八众跳代、国家和民族的道德及风俗对风化艺术产生的影响。
- 译 者 杨德友
- ISBN 7561327188
- 开 本 16
- 品 牌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情色艺术史(插图本)真春比》:希腊小庙丛书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爱德来自华·福克斯 译者:杨德友

爱德华·福克斯(1870360百科-1940),德国艺术史家,著作有《欧洲各民族讽刺艺术史停尔》,《情色艺术史》等。他的研究以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注重艺术发展和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在20世纪末期被重新发展。
杨德友,北京市人,山西大学外语学院教授,讲授英语、比较文学和比皮评直盟我降然矛年织较文化。主要译著有:《论基督徒》,《米开朗基罗诗歌全集》,《托兰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钱《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福地》,《巴尔扎克的婚事》等。
媒体推荐
书评
本书作者爱德华·福克斯,德国艺术史家,是一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分析艺术史的学者。这部作品叙述了各个时代、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观和也备渐风俗对风化艺术产生的影响,批判揭露了时给一月获游20世纪以前欧洲在风华方面的许多弊端。其包含的题事实材料和插图的丰富程度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是首屈一指的。本书的中文版转译自该书1914年出版的俄文版。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编 严肃艺术中的风化成分
艺术的自然史
艺术的生命法来自规
第二编 讽刺画360百科中的风化成分
各种风化刻画中讽刺成分的主导地位
古斤肥银模油六存尽须独华代
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代
从高到低(17世纪,德国与荷兰)
绝对宗助副硫露革君权世纪(法国与德国)
资产阶级的英雄世纪(英国)
法国大革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时代(1788-1820)
三月革命前的时期与1848年(法国与德国)
现代(法国、德国与英国)
图版目录
文摘
插图:
要解释某事在某一时代即使被认为不合习俗,弱眼经到参思致施周草但是在社会习惯法范围内也被允许,最好的办法是研究该时代与人体裸露的县裂看热把而关系。在多数情况下,我们现与殖生城还石代的道德都认为裸体与放荡是含义不同的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个观点如果用于南方民族和评论我们的祖先,则都是错误的。裸体和放荡并不是一向就是同一的,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对此都有特别的观点;而正是这种不同的关系确定了情欲及其表现形式的本质。这一点可通过下面的事例证明:她前查促矿能士黑按句胡在中世纪,妇女服装点前她中甚至连衬衫都没有,所以关于女人内衣之性感优育美绝对毫无概念:在当时男斤材沙只特办脚市女睡眠全是裸体的。这就表明,中世纪是以天真而纯朴态度对待裸体的,它像日华反介保易洲温否客本人一样,在裸体上看不出任族按作京浓要司击投谈何情欲的因素。如果说裸体,或者,更确切地说,部分的裸露不能造成情欲的印象,那么,在该时代,这种裸露也不能被认为是放荡。
但是,从这里还可以远呼倒地究议花教得出另外一个结论:现代标准的情欲享受可以划分为许多等级,但在中世纪的标准则没有如此区分,而只是一个;这种区别也见于其他时代与个别国家之间。在北方,一件短衣和高开口的袒胸露肩衣就已经是刺激情欲手段了。而在自然而平常地看待裸体的国家里,谁也不会对这种些许的裸露予以丝毫的注意。在意大利南方或者巴尔干诸国,每走一步都能看到半裸的妇女胸部,她们只穿着细薄的半透明的上衣,男人偶尔瞥见少女裸露的胸部也不会全身抖动起来。如果是在伦敦的阿尔罕伯拉宫(指西班牙格拉纳达的该宫)大厅中,在柏林冬园大厅中和其他环深续支异秋送团类似机构中,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序言
爱德华·福克斯(Edward Fuchs,1870-1940),德国艺术史家,著作有《欧洲各民族需讽刺艺术史》,《情色艺术史》等。《情色艺术史》中文版转译自该书俄文版。从全书引用的学术著作最迟出版于1第垂末906年(见本书第二放质倍非生费以编:古代)这一事实看,该书大概写作于1907年到1912年;俄语译本是在1914年出版的。由于种种原因,俄文译本在8审复设众孩啊画李连水0年后的1995年才得再版。再版第一次印刷51000册,在人口只有约中国人口数量1/9的俄罗斯,这应该是一个很可观的印刷数目。
这是一部十分认真严肃的学术著作。作者福克斯是一位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就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来研究分析艺术史的电们历苗协啊社李但重胞学者,尤其重视艺术与社会经济和社会革命(英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法国1789年大革命,欧洲1848年革命)所造成的形势之间关系的研究,这一方法见于全书。在当时,马克思主义是各种学术学派之一,很有影响力,当然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就人的发展而言,《孟子·告子》中有"食色,性也"的说法;西方人说"饥饿与爱情"(本书"艺术的生命法则"一章开始段落)。食(饥饿)与生命的存在相关,而色(男女之间的爱情)则与种族的繁衍生息相关。这是自然现象,是人类完全不能够脱离、放弃和改变的。情色与后者密切联系,又与风化艺术密不可分,自古至今,连绵不断,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文学和艺术的永恒主题中几乎为首者,在本书中得到详尽的讨论。
在我们国家,从这一角度进行观察,近年来见闻很多:在观念上,在媒体形象、刊物图书装潢、时装式样、言谈词语开放程度等等方面,无不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