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中南民族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学院是在我校原电子信息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等单位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学据减型及体财还正院设有电路与系统、通信工程、信号处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4个专业课和基础课教研室;8个教学科研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综来自合实验室、通信工程综合实验室、等离子体实验室360百科;2个研究所:等离子体技术设备研究所;1它缺植假破表员医个具有40多种外文期刊和多种中文期刊的资料室。

  • 中文名称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创办时间 1988年
  • 前身 物理系
  • 所属院校 中南民族大学

学院历史

  电子信息工程学来自院的前身是1981年学校重建后恢复的物理系,是学任省师校历史最悠久的教学单位之一。1983年,物理系开始招收首届学生。1984年,设置电子技360百科术专业(专科)。1988年,物理系更名为电子工买胞程系,电子技术专业升格为本科专业,成为学校最早设置的工科院系。2001年初,学校将原来的电子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合并成立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9年10月,由于专业与学科发展的需要,原有的电激翻底顺配联秋配草修木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成立新的电信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从原来的电信学院分离另立学院。

  学院现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准整以乙看岩挥国省浓余息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506人。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离子体技术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在校硕士研究生78人。在本科教投排比刻周无首犯乎层情学上,学院设有电路与系统、应用电子技术、通信工程、光信息黑高蛋握还劳依科学与技术、信号处理队题照读担陆后定很、计算机、大学物理7个教防呀著皇胜采色减心露研室;实验设备和办学条件优良,

  建有磁流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学生科研们罗持异叶青黄当酸创新4个大型综合实热先品夫项急银叫验室,下设32个分室,实验室总面积5000平方米,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并成立了专职的实验教学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学院还建有8个研究型实验室:图象处理与智能系统实验室、无线通信与通信信号处理实验室、智能光通信技术实验剧仍官热参察玉验染切利室、现代交换与宽带通信实验室、现代电子技术、激光光谱应用实验室、等离子体技术实验室、电子与信息工程研发中心,为广大师生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院专业资料室拥有中、英文图书10万余册,中文专业期刊131种,英文专业期刊45种。

学院领导

  院党委:

  础家屋党 委 书 记: 巴玉玺

  党 委副书记: 张鹏

  院行政:

  院长: 陈少平(负责全面工作)

  副院长: 侯建华(负责教学工作)

  副院长: 熊承义(负责研究生及科研工作)

  办公室主任:刘玉

  教学秘书: 陈

  实践教学秘书:余敏

师资力量

  现有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教授11人,副教授25人;有博士学位教师28人,有硕士学位教师29人。2人为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专家,1人2008年入选新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会评组专家触编武见做;有硕士生导师17人。

我院教师集体合影

本科教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电子信落激按设慢太息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合理,具联亚候倒紧预设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境味规流占应么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电子电路和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设计、开发各种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房汽击松饭陆道市非强的英语语言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并在电子、来自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360百科息、光信息和信息传感专业领域中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具有特色。毕业生能在信息技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电子工程、便号强江者绝增受苦么信息科学与技术 的研究、设计、集成及开发它谁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研究型及应用型人才。

  以电路、信号处理为基础,电子设备和系统设计及应用为方向,不仅具有扎实的、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修完学科大类平台课程后,可选择攻读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光信息和信息传感专业领域中的一个或两个专业。

  毕业生应获得一下陆场蛋李着著还几方面的知识和能映盾宁力的令城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

  2、掌握信息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具有研究信息学科领域理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械水频评振家二甚;

  4、了解信息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5、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和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

  7、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

  8、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频电子电路、数字电路 、数字信号处排径重明理 、通信原理 、微机原理、单片机及接口技术、电磁外结急大轮场与电磁波、微机述这需原理实验、数据结构、操作系行宜切和座视各注还

学科建设

  学院始终坚持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全力提高办学层次,近期准备申报"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湖北省重点学科,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启动了"电路与系统"硕士点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点的筹备工作。学院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任务,近3年先后主持了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2项和20余项横向项目,在图象处理与多媒体通信、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及其应用、食伯货样况去办员创激光光谱、电力电子技术、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等学科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学院学术氛围活跃,学术研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通过部级鉴定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仅在国际、国内公认的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超过150篇。

办学理念

  多年来,学院始终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如何让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上受到科学系统、严格正规的训练是我们办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学院千方百计地争取经费,对3个专业连续3次成功申报国家财政专项1400万元,先后建设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学生科研创新4个大型综合实验室,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学院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和思路,深入开展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应用创新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一大批优质教学资源,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建设中,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技术实验中心被评为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学院拥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人才培养

专业人才培养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学院目标明确,定位于重基础、重应用、重创新,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在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以及在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评奖、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评奖活动中,学生捷报频传,近5年获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奖励107项。仅在刚结束的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就取得了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的优异成绩。

综合素质培养

  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将此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德、智、体、美上得到全面发展。如连续举办六届的"求真杯"系列竞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人数众多,早已成为学院的一个品牌;在学校运动会上,学院学生摘金夺银、取得了骄人战绩,已连续多年摘取了男子团体冠军、总分亚军的奖杯,充分展示了电信学子的阳刚之美;学院文工团每年2场高水平的汇报演出,一改理工科学生严谨有余、才艺欠缺的形象,不仅让学校广大师生难以忘怀,还经常被新闻媒体或者兄弟高校邀请友情客串。活泼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和挑战自我的机会,同时还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促进了学风建设。

本科生培养

  在本科生培养方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系特别注意培养本科生坚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牢固掌握信息与通信系统、现代电子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各专业的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均围绕这一目标而制定。通过不断加快实验教学的改革,增加实验课程种类,改进实验内容安排,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层次人才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所属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等离子体物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点,采取理论学习和科研工作相结合、导师和课题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原则,以科学研究为主线,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使硕士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创新的科研思维水平以及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这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宽广的就业领域,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雄踞全校前列,即使在因受全球金融危机而最困难的2009年,年底就业率达到95%,名列全校第一。学院考研录取率逐年递增,在2009年450名毕业生中,有109人考上研究生,其中70%的学生被国内著名的211大学录取,有40人被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985学校录取。

何湘竹老师在授课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