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沈周崇山修竹轴是由明代沈周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画山树皆取细笔中锋,笔法显得疏秀清朗。皴山石用短披麻居多,山朝练物径艺兰顶参以矾头杂於其间,取法与四十一岁作「庐山图」气息相通。
- 中文名称 明沈周崇山修竹轴
- 馆藏地点 台北故宫博物院
- 所属年代 明代
- 类别 中国古画
基本资料

【作者】沈周
【规格】该幅112.5x27.4 公分;诗塘28.9x27.4 公分
作品简介
石渠宝笈三编(避暑山庄),页4408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321
故宫书画图录,第六册,页217-218
胶尼义万娘 幅内无款,仅于右下土坡钤"启南"印一。
作品赏析
画山树皆取细笔中锋,与晚年之相比,该幅笔法显得疏秀清朗。皴山石用短披麻居多,山顶参以矾头杂於其间,取法与四十一岁作「庐山图」来自气息相通,并皆出自王蒙,细致绵密的作风尤与被誉为"天下第一王叔明"《青卞隐居图》最为接近。
该幅据沈周于诗塘自题云(沈题於辛酉,1501,75岁),知原为马抑之作此图,旋归刘珏(1410-1472)。1470年(成化六年)春仲360百科其弟刘竑春试入京,珏因其弟"角艺南宫,以期其远大。"而题此幅为赠以壮其行,1472(壬辰)春她吸刘珏逝去,仲秋刘竑持此图求吴宽、文林题,时三人同在京邸。从三人之题可知沈周此幅当成于1470年前后,与从画风比对状卷落沙材还如和1467年画之《庐山高》正可相诠证。
该幅图中有茅屋数椽,竹丛山色,所绘颇似沈周之别业"有竹居"。1471(成化辛卯)沈周有竹居既结,其时文士好友若吴宽、刘珏等多人皆过往并贻之诗,李东阳云:「幽人住在竹深处,种有青山濯有川。」黎扩云:「新居僻地城东地,策测高竹千竿水一川。」优雅辞钟氢效影明影界是足伤句描述与画中幽深景致实有若干契合之处。而沈周坐卧有竹居中多年,亦有写景作独般觉乐品传世及为诗文歌咏。董其昌跋王蒙青卞隐居图语。
作起极时话思触父清行者简介
沈周(142损而先画双都现红谁完7~1509),明代画免除限黄划素家,吴门四家之首。字启南,号石田,更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省苏将州市)人。他学识渊博,诗文书画均负盛名。沈周是病并理害顾八格明代吴门派创始人,以山水画著称,花鸟画亦有较深造诣,并能画人物。他家学渊源,曾祖父是王蒙至友,父亲沈恒吉、伯父沈程白谈远扬须贞吉也都善画,宗法王绂、负频脸表杜琼。他除了受到家庭的薰陶外,自己也得到同乡先辈杜琼、刘珏等人的亲授。沈周早年主要学王蒙,笔法比较细掌争深赶配配台劳坚况密,多作盈尺小景。中年师法黄公望及宋代诸家。40岁以后,始拓为大幅被低轴资川距输粉,风格趋于劲健,追求骨力。晚年以吴镇为宗,笔健皴简,更加苍劲浑厚。他讲究诗书画三者的有机结合,苍润雄逸的画面,配上清新质朴的诗句和挺拔苍劲的书法,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文检突文纸盾容本件未人画的特色。沈周擅水墨山水,尤以水墨浅绛画法著称。其作品有粗、细两种面貌,以粗笔见胜。其花鸟画,宗法南宋牧溪水墨粗简一路,并吸取文人墨戏画法。所作水墨写意花鸟,形象写实,用笔简括,墨色去字宁纪办造求含春厚润,格调质朴,在写意之中不失形似,泼辣之中兼有恬和,上承宋元传统,下启大写意花鸟画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