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书是探讨了西方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来自包括十章。第一章,过术轮古代传统;第二章,新科学的哲学;第三章,经验主义问题和新科学的哲学问题;第四章,事实与理论:360百科赫歇耳、密尔和休厄尔以及休厄尔-密尔争论;第五章,19世纪的实证主曾联乡依解若儿义;第六章,逻辑与逻辑实证主义;第七章,新物理学及其对科学哲学的影响;第八章,对归纳主义的反洲口又流祖故济早正动;第九章,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动力夜系统: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知识效解志社会学到理论家们;第十章,结束语。
- 书名 知识的拱门: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历史导论
- 作者 (澳)奥尔德罗伊德
- 类别 哲学
- 原作品 The Arch of Knowledge
- 译者 顾犇 等
简介
作者:(澳大利亚)戴维·罗杰·奥尔德罗伊德
内容简介
《知识的拱门: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历史导论》的目的在于对西方知识谈附传统中关于科学知来自识的本性及其获得方式的主导思想作一个初步的介绍。这一工作并非很容易,从某种意义上讲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不言而喻,这个题目太大了,我们不可能用几百360百科页的篇幅作出令人普遍满意的全面论述。尽管如此,这项工作还是很值得尝试一下的。作者认为,由顶先依总推于人类探究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要稳稳地踏上知识历史这一阶梯的最初几级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人们越项溶南乐以控眼来越需要对思想史作些简明的介绍。这样,《知识的拱门: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历史导论》的目的就在于帮助读者探明阶梯的最下面几级,使得他们今后攀登起来更轻松自如,而不至于一开始就因劳而无功而搞得筋疲力尽、灰心丧气。
图书后记
本书最初翻译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顾犇翻译前言和第1-3章,蒋斌翻译第4-5章,郏斌祥翻译第6-7章,郑宇建翻究争画八述现新晶判译第8-10章;郑宇来自建通读了手写译稿,并进行了统稿工作。
2007年,顾犇再次通读了所有译文,统一了体例和译名,并纠正了原译文的一些错误。本译文所依据的198六息双引主压油策皮食6年版中存在不少错误,1989年重印版中已经更正;顾犇根据原作者提供的更正信息,对译文再次进行修订。
译者要感谢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同志们,使得本书得以出版。也感谢国家图书馆的姚蓉和她的同事们,他们帮助译者完成了排版等工作。我们还要感360百科谢澳大利亚的顾雯女士和史迪小姐,她们帮助译者联系了出版社和作者,并解决了版权问题。
顾 犇
2007年6月介走油杀武失困势核建望30日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古代传统
第2章 新科学的哲学
第3章 经验浓跑试滑修主义问题和新科学的哲学问题
第4章 事实与理论:赫歇耳、密尔和休厄尔以及休厄尔一密尔争论
第5章 19世纪的实妒单今钟带以下证主义
第6章 逻辑与逻辑实证主义
第7章 新物理学及其对科学哲学的影响
第8章 对归纳主义的反动:波普尔和否证主义
第9章 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动力系统: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必数通战磁厚--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家们
第10章 结束语
索引
译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知识的拱门: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历史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