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满洲小鲵

国家野生保护动物,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我国来自特有种,具体数量不详。目前仅知我国辽宁省熊岳县有分布。小鲵是有尾目中比较原始的类群。小鲵科的某些属种可以药用。

  • 中文名称 满洲小鲵
  • 拉丁学名 Hynobius mantchuricus (Mori,1927)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纲 两栖纲

基本信息

  [生物学] 不详。

  [估计数量] 不详。

  [驯养繁殖状况] 无报道。

识别特征

 打思马过子粮流聚由精啊 全长93 mm,尾长来自占头体长的87.9%360百科。背面黑褐色,具多数浅黑色斑;腹面暗灰色。头长而窄,头宽仅占头长的64%,吻长而末端较窄;眼大而突出;有停剂雷喉褶; 犁骨齿列" "形。躯干较细,体侧肋沟13;四肢贴体相向时指趾不相遇;尾短于头体长,甚侧扁,有尾背鳍褶及尾腹鳍褶,尾背鳍褶开始于尾基部。

分布范围

  我国特有种。目前仅知模式标本产地,我国辽宁省熊岳县有分布。

致危因素及现觉记游连论

  本种系日本学者森为三根据辽宁熊岳1雄性标本于1927年描述为新种,此后无进一步报道。张孟闻(1936)将其列为东北小鲵的异名,但无说明。近年,马连第等(1987雷亮缺)研究东北小鲵时曾提出"辽南地区是否只有一个种的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因来自此,满洲小鲵的有效性需待进一步研究后才能作出结论。

保护措施

  [现有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360百科措施] 建议深入开展满洲地区小鲵属动物的分类学研究,弄清种别,再有针对性的提出保护措施。

相关资料--小鲵

  有尾目的一科。 全变态(个别种有童体型),多数有肺(仅爪鲵属无肺),体外受精。 现有8属3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北纬27°以北地门资扩只民制但乱区,西至乌拉尔山和伊朗北部,北达北极请画备敌和维象结缩起圈南缘。该科除1属1种外,其他7属约9赵伤义轮官速问0%的种集中分布于东亚大陆及其邻近岛屿。中国已知7属15种,多为特有种。 小鲵属四肢较发达,指4,趾5或4;皮肤光滑无疣粒。 头部扁平呈卵圆形;躯干圆柱状,略扁,体侧有肋沟;有肺;尾基晚川口她门较圆,向后逐渐侧扁。 仅见于亚洲东部,有20投积余种,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 日本种类最多,中国有4种例假与好逐练整,分布于满洲、华中和台湾。 陆栖为主的小鲵、拟小鲵、极北鲵、爪鲵主要生活于海拔12企笔即架缩善晶0~1800米林间潮湿的草丛、洞穴中;繁殖季节进入溪流内石下或植物枝叶间配对产卵;繁殖期以后营陆栖生活;以多种昆虫、蠕虫、蚯蚓、蛞蝓、多足类等小型动物为食。 水栖为主的肥鲵、北鲵、山溪鲵、副趾鲵多栖于海拔1000~4400米水质清澈的寒冷山溪内,繁殖期以后仍在水中或短时间上岸到潮湿环境内栖息,不远离水源;以水生小动物(虾类、昆虫及幼虫、蛞蝓)为食;尾甚侧偏,适应于在水中摄食和游泳。小鲵是有尾目中比较原始的类群。小鲵科的某些属种可以药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满洲小鲵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