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门县内主要聚居汉、瑶两个民族,流行四种不同系属的汉语方言,形成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格局。方言的分布除县治所在地龙城镇及其毗邻的王坪镇统一流行一种比较接近于广州话的粤方言"龙门话",县境东南路溪镇流行"路溪话",西部县境南昆山、频封段害积纸北部县境密溪流措断艺矿十地全行清一色的"客家话"外,其余乡、镇均同时流行两种或两种的于欢总以上方言的"双语区"。北部县境的蓝田瑶族乡,由于历史的原因,已逐渐"汉化"。来自乡内流行"龙门话"和"客家话"。龙门县方言主要有:龙门话;客家话;本地话;服名单路溪话。
- 中文名称 龙门县方言
- 地点 龙门县
- 性质 方言
- 职能 说话
基本介绍
龙门县内主要聚居汉、瑶两个民族,流行四种不同系属的汉语方言,形成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格局。方言的分布除县治所在地龙城镇及其毗邻的王坪镇统一流行一种比较接近于广州话的粤方言"龙门话",县境东南路溪镇流行"路溪话",西部县境南昆山、北部县境密溪流行清一色的"客家话"外,其余乡、镇均同时流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方言的"双语区"。北部县境的蓝田瑶仅斯族乡,由于历史的原因,已逐渐"汉化"。乡内流行"龙门话"和"客家话"。龙门县方言主要有:龙门话;客家话;本地话;路溪话。
行政区域
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现龙门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8个建制镇,1个民族乡,1个旅游管理区和2个林场。
分别是龙城街道办事处(含原来自龙城镇和原王坪镇王坪社区/圩和王坪、青溪、黄溪、戴屋、樟潭、鸬鹚、横田、城西、花围、陈村、黄竹沥、江厦、三洞360百科13个行政村/大队刻觉的带费支迫);
龙田镇(由原冲妒先述王最治督殖信等田美镇和原王坪镇9个行政村/大队组成)、地派镇(含原天堂山镇)、龙潭镇(由原左潭、铁岗两镇合并而成)、平陵镇、龙江镇(含原路溪镇)害众让回怀有管缺收策可、龙华镇(含原沙迳镇)、麻榨镇、永汉镇;
属县西蒸苦稳决 蓝田瑶族乡,南昆山起旅游管理区,密溪林场和油田林场,全县布措出总面积2266平方千米,2004年人口32.06万。

地方语言
一、龙门话
"龙门话"是龙门县分布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分布在龙城、王坪起鱼交达、地派、铁岗、左潭、蓝田、天堂山、龙华、沙迳、永汉、麻榨、油田等十余个乡、镇、场,使用人口16万多人。"龙门话"是来自粤方言系统中的一种次方言。与包括珠江三角洲各地方言及肇庆话、花县话、东莞话、增城话在内的粤方言同属粤海系次方言,它与广州话相近。广州话,又称之为"省话"或"白话"。民国25年(1936年)《龙门县志·卷五》载:"县属语言用省话或用客家话,各区、乡尚费构意火率占宗负千视室未一致,惟第一区纯用省话耳360百科"。 由于龙城镇自龙门置县以来均为县治所在地,以其政治、经济和船究文化中心的影响,龙门话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然而然起着龙门县中心方言(即代表方言)的作用。
语音方面,龙门话以阴平为高平(如:诗、哥、花、鹅等字的调)和低降两调(如:梯、鸡、魔、科、天等字的调),上声不分阴阳,下声阴入读低升(如:尺、拍的调)和阳入读高降(如:白、人的调),而显得在声调上和广州话有些差异,这是龙门话在语音上和广州话不同的一个主要因素。另一个主要因素是:龙门话有广州话所没省华有的声母(nt-如:而、耳、儿的声母)以及韵母。
-iak(踢、锡的韵母)
-iet(热、蚀的韵母)
-iem(检、帘的韵母)
-ien(连、前的韵母)
-iep(接、涉的韵母)
-yen(酸、权的韵母)
-yet(缺、月的韵母)
词汇方面,龙门话绝大部分词语和广州话说法一致,但也有一部份不同,这部份词语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例如:
龙门话广州话
罂蜂 马蜂
鸡兰′ 鸡项
鸭春(qan′) 鸭蛋
豆含腐霉腐乳
随坨 系呢度
拖箱 柜统
红(猪红、牛本红) 血(猪血、牛血)
眼睡′ 眼训
去聊尔特半夜语′ 探亲
瓮缸 水缸
地豆 花生
瓯仔 小碗
洗身′ 游水
呆′丽 (ngui nei) 我地
赖□(ding) 边度
龙门话中,有一部份词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的形式。例如:瓯仔(小碗)、镬(铁锅)、拈(拿)、牙(牙齿)、须(胡子)、呕(呕吐)、咳(咳嗽)、衫(衣服)、眼(眼睛)、知(知道)、蟹(螃蟹)、惊(害怕)、翼(翅膀)等等。另外,龙门话的某些词语常带上后缀,例如把一些雄性动物叫作"牯"(牛牯、猪牯、狗牯来);把雌性动物叫做"乸终看处析把长架"(牛乸、猪乸、狗乸)。
皇露研九有只团剧感 语法方面,尽管龙门话在词汇上有与广州话略有差异,但句法结构基本相同。例如:
龙门话 广州话
你去赖□(di拳ng)? 你去边度?
呆′(ngui)睇多几摆。 我睇多几匀。
谈笔态杨办每来核井水钟 你食饭□(mi拳ng)? 你食饭未?
你聊′开一日, □(mieng)走? 你玩咗一日、总未走?
呆′(ngui′)企随□(dieng)。 我企别带善系呢度。
你系′乜谁?你系边个?
另外,龙门话也有一些变音现象,词语的变音引起词义的变化、它石吸和零单例如"洗身",第一调的"洗身"表示"游泳",而第三调的"洗身"则表"冲凉"之意:"呆"(ngui)表"我们"′,而呆(ngui阳台采啊房七这什图)则表"我",又如"鸭春"(推学双氧船qan)的"春",声调是第一调的"春",而"春天"的"春",声调则是第三调了,二者无斯陈总社安映承以谓药词义相去甚远。不过,龙门话的变音都有一个规律,即:一般是阴平(1)调变为阴去(3)调,取原历或阴去(3)调变阴平(1)调,彼此间互为变调。
龙门话再细致划分,还可按照人们的习惯称呼,分为麻榨话、永汉话、沙迳话、龙华话、左潭话等,因为它们之间都片装大航有细微差别,比如龙门话说"你去赖deng?" (你去哪里?)沙迳话则说"你去善书?"而麻榨话又说"你去思□(dieng)?"了。沙迳、永汉、麻榨三地方言无论在语音和词汇上与"增城话"相仿,龙华、龙门以上的"上龙门"则比较统一在"龙门话"之中。
标音举例:(广州话拼音方案注音)
民歌二首
(一)
落 水 水 淋 湿 身,
logsêuseulemsebsen
漏 开 一 条 花 手 巾,
leohuiyebtiufaseogen
乜 谁 执 倒 俾 返 呆,
m森 sêuzebdou b森lfonngui
买 返 槟 榔 谢 你 恩。
moifon benlongjiani yen
(二)
隆 隆 曲 曲, 磨 米 煮 粥,
langlangkugkugmo meiju zug,
煮 粥 香, 炒 辣 羌,
juzughêug caoladgtng
辣 羌 辣, 打 曱 甴,
ladgêngladda ged zad
曱 甴 骚, 磨 尖 刀,
gedzadsu mojim du
尖 刀 利,
jimdn l森i
切 去 狐 狸 歪 嘴 鼻。
qidha wu l森i mia zêubi
二、客家话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平陵、龙江、南昆山、密溪、麻榨、永汉,地派、左潭、铁岗、天堂山、蓝田、龙华、沙迳、油田等地。客家话使用人口近8万人,成为仅次于龙门话的第二大方言。分布在不同乡镇的客家话,相互间是比较一致的,只是某些词、字在语音上略有差异。由于历史、地理上的原因,县境内地区与邻县互为影响,各有特点。流行在地派、蓝田一带的客家话,酷似新丰的新丰话;流行在永汉、麻榨的客家话,酷似增城的客家话;流行于平陵隘子的客家话与邻近博罗公庄的客家话,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龙门县境内的客家话同客家话的代表梅县话比较,则有较大差别。如麻榨的客家话,有半元音声j(如"若、约、闰、而"等字读音的声母),舌面中察音声母c(如"休、去、虚、玄"等字读音的声母),鼻音声母y和n互相补充,有韵母ai(如"卫、委、威、违"等字读音的韵母),由于受粤方言的影响,有许多词语带有浓厚的粤方言色彩。例如:拗颈(争辩),癫(形容人的神经不正常)、衰(不好)、风栗(栗子)、散纸(零钱)、铺头(商店)、头先(起初)、晏昼(中午)等,这些都是梅县客家话所没有的。另外,客家话也保留了一些古代汉语的词语,如:俩子爷(俩父子),其(他),好采(幸亏)、瓯(小碗)、镬(铁锅)等。也有一些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惯用语,如:三捞四夹(意为杂乱无章)等,还有疑(你)、崖丢(我们)、落房间(入房)、落堂(下课)、夹(窄)等等,这些都构成了龙门客家话的一个特点。
三、本地话
在平陵、龙江一带的部分自然村流行一种既非客家话,又与龙门话大相径庭的本地土话,当地人习惯称为"黄沙话"、"祖塘话"、"格朗话"等。因它主要分布在平陵的黄沙、祖塘、晨光和龙江的格朗、广尾、良圹等地,也有人称之为"大路客家话",使用人口2万余人。 本地话与惠州话、河源话、博罗话在语音和词汇方面都有极其相似之处,属于粤方言分布在东江中、上游地区的一个特殊支系。 它与广州话、龙门话较之接近,也受到客家话的有力影响。它的去声分阴阳两调,除有两"入"声调之外,舒声还有六个调,阴入、阳入分别是高平、中平(或高中平)的调值;有w-j-两个丰元音声母(如:围、伪、延、运等字读音的声母);有撮口呼和单韵母-y、-Ce(如:良、虚、茄等字读音的韵母);有a元音和-ai、-an、-am等韵母(如:第、楼、含等字读音的韵母),这些都和广州话、龙门话有近似和一致之处。而阳去有高降的调值,古浊塞音声母都读送气清音(如:夺、道、洞等字读音的声母),表明它既有客家话的语音成份,又有很大差别。例如:客家话的"头 ",本地话则读作"台"(toi);客家话"走",本地话则读作"载"(zoi),二者差别很大。
词汇方面,本地话绝大部分具有本方言特色的基本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方位词、时间词以及大量的成语、惯用语,同广州话、龙门话也基本一致。另外有一部分词语是受客家话影响而接受过来的。如:碗公(大碗)、鼻公(鼻子)、咸春(咸蛋)、老妹(妹妹),老娣(弟弟)、猪牯(公猪)、猪乸(母猪)、食朝(吃早饭)、食夜(吃晚饭)等等。但有一部分词语也存在很多不同。但语法上则与龙门话、客家话大体一致。 例如:
本地话:客家话:
呆李(ngoili) 崖丢(我们)
老李(laoli) 别人家(他人)
做(zu)五 做脉纪(做什么)
四、路溪话
路溪话兼有粤海方言,客家话、本地话和其他语种的影响,也属于粤方言,是东江中、上游地区一个特殊支系。使用人口近一万人。路溪话之所以被看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语种,除了它的分布仅在路溪一镇外,它在语音上自成体系,与龙门话、客家话、本地话迥然不同。例如:nin(颤抖)、lai(遗失);"去奈主?"cnunaiju(去哪里?); "奈谁?"naiseu(哪个?);"务知洒,"mudixa"不知道")等;它有它的特殊语言和词汇。语音上有许多一般读t-、声母的字读成h-音声母(如:"弟、第、笛、大"、"题、梯、同、体"等字读音的声母),有自已特殊的舌面中塞音和塞擦音声母c-、cc'-("权"、"全"读音的声母)。
近况
由于受到环境影响,龙门的年轻人网络聊天时常使用近音字代替本字(例:你在哪?--北片粤语:你才奈?--南片粤语:你采斯订?)。谈到非粤语的信息和话题,常常用那种语言代替龙门话,在生活中遇到不会的字常用其他语言代替,一般用标准粤语或普通话代替。
由于受到标准粤语(广州话、香港话)语言环境的影响,广州、香港的广播、电视、电影、歌曲都是使用它,使龙门的年轻人都能操一口流利的标准粤语,但同时他们说的龙门县方言就不免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致使龙门县方言向标准粤语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