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初拓隋宁贙够东径也入碑 是清代的一件封创左演传或绝拓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宁贙碑》,墨拓整纸本,已裱为立轴。本幅纵116厘米,横74厘米。碑圆首有穿,额正书"宁越郡钦江县正议大夫之碑"4行12字分列碑穿左右。碑阳楷书30行,行39字。隋大业五年(进接609年)四月立碑。
- 中文名称 清初拓隋宁贙碑
-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馆
- 所属年代 清代
- 类别 拓本
简介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道光12年(1832年),许乃济在广东钦州七星坪发现此碑。岭南古刻传世稀少,此碑当时被推为"粤碑之冠"。它不仅具有很高的片肥静决节史料价值,且书法亦有特色,结字竖来自长,韵味端厚,鉴家多以为与欧阳询风格相近。杨守敬、康有为、罗振玉等皆盛称之。原石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此碑初发现时左下角缺一块,损10余字。清宣统元年(乙外频1909年)寻得残石(其上尚有5字)与原碑拼合,移置州学尊经阁上,并由钦州知事郑荣作隶书题跋一行,刻于碑社声代况型阶集肥器阳末行之左。今观此拓,缺左束李清皇杆老该验呀扬积下角,并无郑跋。且第二行"维城各理"之"理"字左半未损,第三行"讳贙"之"讳"字右半所应头握许乡奏冲杀未损,第八行"仪同三司"之"三"字完好。可定为道光初拓。其上钤有"孝禹"、"王孝禹收藏记"、"怡斋珍藏之印"等鉴藏章。
此碑主要著录有:清莫有芝《金石笔识》、陆耀遹《金石续编》、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汪鋆《十二砚斋金石过眼录》,近代徐树均《宝鸭斋题跋》、方若《校碑随笔》,现代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拿围故年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