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劳工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劳工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是2005座本切经合年5月1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吕琳。本书详细介绍了劳工来自损害赔偿的定性分额测给析,形成劳工损害赔偿各律制度后的法理分析、经济分析和劳工损害复合赔偿体系的形成分析,尤其是对我国劳工原操损害赔偿的现状和展望的分析。

  • 书名 劳工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 ISBN 7562027390
  • 页数 286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年5月1日

图书信息

  丛书名: 民商法文库

  条形码: 9787562027393

  尺寸: 21 x 14.8 x 1.2 cm

  重量: 281 g

者简介

  吕琳,1973美色年10月21日出生,湖北建始人,土家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公开发表论文《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研究》、《关于工伤认定标准的比较研究--兼评我国第十四条拉从吸眼候杆鲁法沉之规定》、《劳动关系特殊形态及其法律问题研究述评》等十余篇;参编教材《劳动法学》等四部。

目录

  总序纸黄值同节井宁…………………………来自………………………………(1)

  内容摘要…………………………………………………360百科…(4)

  导论混耐李愿差英赵助…………………………………………………………(1)

  第一章 劳工入民掌岁胡操块岁底损害之定性分析……………………风字………(14)

  一、写弱流任劳工…………………………………………………(14)

  (一)"劳工"的语源及样深岩联八重防曲推称谓…………………………(14)

  (二)"劳工"定义的立法例及学说…………………(15)

  (三)关于"劳工"概念外延的两点说明……………(25)

  二、损害…………………………………………………(29)

  (一)关于"损害"定义的学说………………………(29)

  (二)关于损害的两种分类……………………………(33)

  三、劳工损害……………………………………………(36)

  (一)"劳工损害"之术语……………………………(36)

题香化预顾兵听感远  (二)劳工损害局等践写条房春之认定…………………………………(37)

  (三)相关说明:关于损害与损失和赔偿与补偿……(56)

  第二章 劳工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历史流变……………(59)

  一、早期劳工损害的法律调整……………………河请跳犯效件补木和亮……(60)

  (一)工业化时代前之劳动关系胞衡难鲜光引发及其法律调整………(60)

  (二)工业化时代早期:劳工损害的"自己责

  任原则" ……………………………………………(60)

  二、侵罪演缩觉担胞权行为法的历史演进:从过错责任主义到无过错

  责任适目架究的士县即主义--归责方式的客观化……………………(62)

  (一)侵权行为法调整的第一阶段:以过错责

  任主义为核心…………………………………………(62)

  (二)侵权行为法调整的第二阶段:过错责任

  主判收磁迫物义的扩大……………………………………………(酒议风65)

  (三)侵权行为法调整的第三阶段:雇主无过

  错责任的确立…………………………………………(66)

  (四)小结………………………………………………(79)

丰出次时升  三、责任保险的介入--损失承担社会化的表征

  之一……………………………………………………(80)

  (一)责任保险介入的历史背景………………………(80)

  (二)雇主责任保险的历史沿革及其作用……………(81)

  (三)雇主责任保险对雇主侵权责任冲击的辨

  证思考…………………………………………………(85)

  (四)雇主责任保险作期混名伟套为损害填补机制的不足………(86)

  四、社会保险(工伤保险)的诞生及其发展

  --损失承担社会化的表征之二……………………(88)

  (一)社会保险制度产生的条件………………………(88)

  (二)工伤保险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过程………………(92)

  (三)一分为二:对工伤保险作用的评判……………(97)

  五、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以综合的社会保障计划

  取代民事侵权责任……………………………………(98)

  第三章 劳工损害赔偿各法律制度法理分析……………(101)

  一、劳工损害侵权赔偿之法理分析……………………(101)

  (一)劳工损害侵权赔偿哲学基石之演变……………(102)

  (二)无过错责任与结果责任之甄别…………………(114)

  (三)雇主无过错责任主义之理念:基于对弱

  者(劳动者)的保护……………………………………(116)

  (四)雇主无过错归责原理之理论依据………………(120)

  二、工伤保险之法理分析………………………………(124)

  (一)社会连带:社会保险建构的法哲学基础………(124)

  (二)现代国家干预论:社会保险建构的政治

  前提……………………………………………………(129)

  (三)生存权保障:社会保险达成之主要目的………(133)

  三、劳工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之价值取向………………(137)

  (一)从矫正正义到分配正义:劳工损害赔偿

  法律制度演进取向之一………………………………(137)

  (二)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劳工损害赔偿

  法律制度演进取向之二………………………………(143)

  (三)小结………………………………………………(148)

  第四章 劳工损害赔偿各法律制度经济分析……………(150)

  一、引言:劳工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经济分析之目的…(150)

  (一)法律的经济分析:一种研究范式………………(150)

  (二)法经济学分析的路径依赖及目的………………(152)

  二、法经济学分析的基本观点…………………………(153)

  (一)成本收益分析、效用最大化与法律制度

  的激励作用……………………………………………(153)

  (二)效率--法律追求的重要价值…………………(155)

  三、劳工损害侵权赔偿的经济分析……………………(158)

  (一)过错责任主义下雇主赔偿责任的经济分析……(158)

  (二)无过错责任主义下雇主赔偿责任的经济

  分析……………………………………………………(163)

  (三)小结………………………………………………(169)

  四、工伤保险制度的经济分析…………………………(170)

  (一)工伤保险建构的经济理由………………………(170)

  (二)工伤保险实效的经济性评价……………………(173)

  第五章 劳工损害复合赔偿体系之形成…………………(179)

  一、引言…………………………………………………(179)

  二、劳工损害赔偿私法上之请求权:基于雇主责任

  (Employer Liability)而生…………………………(179)

  (一)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179)

  (二)契约不履行之损害赔偿请求权…………………(192)

  (三)雇主侵权责任与契约不履行责任之竞合………(197)

  三、劳工损害赔偿公法上之请求权:基于补偿义务

  (Worker Compensation)而生……………………… (208)

  (一)请求权之法律基础………………………………(208)

  (二)请求权之性质:基于义务而非基于责任的请求权(210)

  四、劳工损害复合赔偿体系之形成……………………(213)

  (一)引言………………………………………………(213)

  (二)雇主责任(Employer Liability)与雇员赔偿

  (Worker Compensation)之关系:以欧洲为

  观察视角………………………………………………(214)

  (三)劳工损害复合赔偿体系之形成及展望…………(216)

  第六章 劳工损害复合赔偿体系之态样…………………(218)

  一、引言…………………………………………………(218)

  二、劳工损害赔偿各法律制度的机能…………………(219)

  (一)劳工损害侵权赔偿的机能………………………(219)

  (二)工伤保险的机能…………………………………(228)

  (三)劳工损害赔偿之目的功能与多种损害填

  补机制之协力合作--代小结………………………(233)

  三、劳工损害复合赔偿体系态样之比较研究…………(234)

  (一)选择(election)模式……………………………(235)

  (二)免除(reliering the torffeasor)模式………(237)

  (三)相加(cumulation)模式…………………………(240)

  (四)补充(supplementation)模式………………… (241)

  四、小结…………………………………………………(242)

  第七章 我国劳工损害赔偿现状及其展望

  --结论与建议………………………………………(244)

  一、我国劳工损害赔偿适用法律的现状………………(244)

  (一)现行立法…………………………………………(244)

  (二)理论主张…………………………………………(253)

  (三)司法实务…………………………………………(257)

  二、我国现行立法下之对策……………………………(261)

  (一)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形…………………………(262)

  (二)已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形…………………………(264)

  三、关于我国未来立法之建议…………………………(265)

  (一)问题的提出………………………………………(265)

  (二)"补充"模式之合理性分析……………………(266)

  (三)结语………………………………………………(268)

  参考文献……………………………………………………(269)

  后记…………………………………………………………(285)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劳工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