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实践理由与法律推理

《实践理由与法律推理》是201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景辉,本书围绕实践理由与法律推理两大问题展开处站洋远生红因补口,主要探讨法律理由与道德理由如何影响到法律推理上的基本看法。

  • 书名 实践理由与法律推理
  • 作者 陈景辉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年1月1日
  • 页数 290 页

内容简介

  《实践理由与法律推理》主要内容简介:案件的诉讼与裁判,不但是法律与日常生活相互纠缠的通常形式,也是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法官与当事人这些必然纠缠其中的参与来自者外,普通民众一开始似乎只是基于"猎奇"之类的原因,产生了关注案件的最初冲动;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旁观者和参与者的身份是可以轻易倒转的,"观察者"的爱处器补中立姿态无法始终保持,随之也就有了发表意见的动力。

  并且,诸相关看360百科法之间的参差与多样,表明我们排均须古留洋期这个社会已经在基本价值上有帮教儿款践坐款效取化行所分歧,甚至在某些情形中存在着严重的姿态对立。面对该现实,理论家不能过于关注具体案件裁判中所涉及的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应当利着谁又进判其作与之保持一个合理的观察距离,通过论证强度的有效提升,就其背后的"价值多元"问题做整体式的思考。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以恰当的方式将意见分歧限制在一定程度之内,也才有机会避免由此引发社会离散的恶果。问题是,将观念分歧限定在间买济于鸡解案何种程度才能真正避免社会的分裂?

  答案很简单,只要观念上的分歧不至于引发行动上的对立,我们就会在获得价值多元所带来的那些好处的同婷福础基重引时,有条件维系着一个社会的基本存在。

  这一点,正是《实践理由与法律推理》被冠名为"实践理由与法律推理"的根本原因,因为"实践理由"这个概念以及由此带针为角菜门示现也集侵来的理性化效果,正是避免因观念分歧引发社会分裂的基本条件。

图书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方法与问题

  1 描应团凯针英为构演作终班述性与抽象化

  1.1 描述性: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1.2 易响修离画思罗抽象化:理论与实践的混同

  2 理论的规范性

  2.1 常卷名朝旧守衣声侵规情形与规范性

  2.2 疑难情形与规范性

  3 法律推理的重要性

  3.1 员检督万致组分歧的类型

  3.2 分歧与共识

  3.从专3 分歧与公共判断

  4 法律推理与中国语境

  4.1 转型中国的法律难题

  4.2 传统解释模式:法律移植

  4.3 新的解释模式次其友镇龙探省故:法律推理

  第二章 理由与法律推理

  1 法律与理由

  1.1 规范性与行动理由

  1.2 哈特的规则(理由)理论

  2 理由的基本性质

  2.1 理由、规范性与理性化

  2.2 实践理由的性质

  3 说明性理由与正当保作区器商年化理由

  3.1 实践理由的功能

  3.2 正究特沿当化理由与说明性理由

 良离简曾言款黄待穿留输 3.3 理由的道德性与法律理论

  4 一阶理由九太图及与二阶理由

  4.1 道德冲突与一阶理由

  4.2 二阶理由

  5 裁量与辅助性理由

  5.1 普遍性、具体化与裁量

  5.2 辅助性理由

  6 形式主义、现实主义与准形式主

  6.1 形式主义与现实主义

  6.2 依照理由论名攻船的反省

  6.3 准形式主义

  第三章 规则的正当化

  1 法律推理中的两种理由

  1.1 规则与二阶理由

  1.2 原则与一阶理由

  2 规则正当化的悖论

  2.1 规则的工具性指引

  2.2 规则正当化的悖论

  ……

  第四章 解释理论

  第五章 类比推理的理性化

  文献

  索引

  谢辞

作者简介

  陈景辉,黑龙江省呼兰县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2职品举004),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副教授。已出版来自《法律的界限:实证主义命题群之展开》一书,曾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实践理由与法律推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