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以大量新史料追溯梁思成的心路历程,探讨来自中国现当代建360百科筑发展与政权更迭和政治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那段历史远没有结束:政治任意化导致的建筑任意化,仍然主导着今天中国的空间图事克工站地上美技景。
- 书名 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 作者 朱涛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年1月
- 页数 392 页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你所不熟材孔通件血悉的梁思成。他在1931到来自1948年间,回应激荡世界的现代建筑潮流,和同仁们通过建筑史的调研和写作,构筑360百科起"中国建筑"体系,并积极思考该体系向中国现代建筑转换的可能。而在1949到1959年间,他深陷新中国政治运动的漩涡。为跟上形势,他频繁进行自我否定和改造,有时也将批露移音判矛头指向同道。他的思想娘历程充满急剧的扭转、中断和切换,到最后彻底迷失。他构筑起的"中国建筑"体系也在任意化的政治潮流冲击下分崩离析。
作者简介
朱涛,香港大学建筑系任助理教授,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博士候选人。他于1990年获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工学学士,2001年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200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宣目地镇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硕士。在进行建筑实践的同时,他还通过写作广泛探讨当代中国列宗诉年队容新本建筑和城市问题。
2010年,由《南方都林市报》及八家中国建筑际第随师触选部德眼模媒体联合主办的"中国建筑传汽存革奏格特妈于须媒奖"评选活动,将首次设立的"建筑评论成油就香讨升干以奖"授予朱涛,表彰他过去十年的写作,以及在建筑的专业解读、空间的社会关怀和历史性反思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他最近的作品包括,与十九位国际建筑学者联手写作的首部世界当代建筑通史《当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1960-2010》(A Critical History of Contempora模守异客搞村以ry Architecture:1960–2010),将于2014年3月由伦敦Ashgate出版。
图书目录
前 言
第一篇 中国建筑:史学的构筑
第一章 上穷碧落下黄泉:是找东西,还是填充体系
第影供铁小跟西销块聚烧二章 强梁无畏
第一篇总结 梁的史学
第二篇 新中国建筑运动来自与梁思成的思想改造
第三章 我为谁服务了二十余年
第四章 民族的形式 社会主义的内容
第五章 大屋顶检讨
第六章 从争鸣到反右
第三篇 梁思成的城市规划思想
第七章 想象城市与制度
第八章 "梁陈方案":两部国都史的总结与终结
第二、三篇总结 十年,今天
注释
附录 内容提要
致谢
前言
我的阶级出身、家庭环境和所受的教育,给我种下了两种主要思想根源。一种是我父亲(梁启超)的保守改良主义思想和热烈尊崇本国旧传统的思想。一种是进了清华大学又到美国留学,发展到回国后仍随着美国"文化思潮"起落的崇美、亲美的思想。
这段文字来自梁思成先生在1951年12月27日360百科《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检查《我为谁服务了二十余年》。我在2009年第一次读到他这篇检讨时,心中产生了一种幻灭感。我一直有的印象是梁思成在1955年因"复古主义"受批判,又在"文革"中备受迫害。但我完全不知道,在建国伊始,梁思成在忙着参与北军式扩京各种城建工作的同时,就已经开始接受一轮又一轮的思想批判,写一份又一份的文阻段思想检讨了。建筑史研究对此几乎只字不提,《梁思成全集》更没有收录这些材料。我下决心要探究这段历史。在过去三年中,我通过各种渠道,陆续搜集到一批梁思成在1949-1959年写的思想检讨。同时,我也阅读大量史料,试图了解1950年代中国发生的各种政治思想运动,以及它们对新中国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影响。
渐渐地,我开始看宪车第任突话间到两条线索:梁思成的系列检讨与"新中国建筑运动"之间的关系。如果说1920年代在欧洲崛起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是靠一系列建筑师宣言推动的,我认为1950年代的"新中国建筑运动"是靠一篇篇建筑师的检讨展开的。在众多建筑师的检讨中,梁思成,这个"新中国建筑运动"的中心人物,写得最多,也最深刻、全面。
我于是制定了一个写作计划:从分析梁思成的一系列思想检讨入手,将中国建筑在1949-1959年的发展过程梳理一遍。显然,这段历史非常沉重,揭开它时,令我,也会令很多人感到震惊、痛苦;但若回避它,我认为是一种罪恶,因为这等于是我们后北人对那段复杂的历史、对梁思成那一代建筑师以沉重代价换来的精神遗产,一概加以唾弃。2011年是践岩兰样清七片土拉朝由梁思成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活甚我想通过这个写作,通过读解这段被尘封了的历史,来纪念他。2011年也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社会各界都在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个日子,反思中国一个世纪来追求现代化的艰辛历程。我也想以几篇读解梁思成的文章,作为一份小小的个人礼物,献给这个庄严的历史时刻审兰夫迫儿。
但在2011年初,当我自觉资料搜集充分,开始写作时,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每每涉及他一篇篇检讨中对自己在1949年前"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时,我都得回过头去分析他以前的思想和作品。我频频回头,细读他以前的写作和各种相关材料,才意识眼流承呼开报调群玉手统到,自己对1949年前的梁思成的了解又是多么肤浅。同时我也发现,原以为1949年前的梁思成已经被众多学者研究得很透彻了,但其实还存在着很多空白,甚至谬见。于是,我调整计划,先在2011年内,用两篇文章,把梁思成在1931-1946年做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工作梳理一下:第一章集中探讨他的"民族主义"史学思想和方法论,第二章探讨他受到的西方和日本现代建筑史学的影响。然后,我就可以集中用下面几章写1949-1959年的梁思成了。
没想到,接下来越写越细,越写越长。断断续续花了两年时间,直拖到2013年秋季,一共又写出六章,我才感到算是对建国十年间的梁思成有了比较完整的考察。我意识到,只有耐心地扎到繁复的史料细节中,将考察还原到逐斗集术尽年甚至逐月逐日,才能精确捕捉当时历史风云的急剧变幻,也才能逐一击破众多后人对于梁思成想当然的空论和以讹传讹的谬见,最货简蒸似离终可望深刻理解当年梁思成的心路限白历程,以及中国建筑文化的演变与那个时代的关系。
多年来,对梁思成的读解流于空洞的缅怀和颂扬,而鲜有将他的思践王晶凯想、作品纳入特定历史语境中,贴车近而又动态地分析。我笑让换期待自己三年来的工作,能将铁板一块的梁思成研究敲开至饭一些孔洞,往里注入些历史反思的生命力。我也敬请读者指正我的错误。
20武困班聚补婷和聚持13年11月,香港